1、在知網查重報告中,標黃色的文字代表這段話被判斷為“引用”,標紅色的文字代表這段話被判斷為“涉嫌剽竊”。
2、論文中的表格內容數據是可以識別的。如果表格的內容有很大的重復度,那么可以把表格截圖保存,再放到論文中去。
3、在知網查重進行中,檢測系統只能識別文字部分,論文中的圖片、word域代碼、mathtype編輯的公式、是不檢測的,因為檢測系統尚無法識別這些復雜的內容格式。你可以通過[全選]——[復制]——[選擇性粘貼]——[只保留文字]這樣步驟的操作來查看具體的查重部分。另外,在編輯公式時,建議使用用mathtype,不要用word自帶的公式編輯器。
4、知網檢測系統對論文的分節是以“章”作為判斷分節的。封面、摘要、緒論、第一章、第二章、等等這樣一系列的都會各自分成一個片段來檢測,每一個片段都計算出一個相似度,再通過這樣每章的相似度來計算出整篇論文的總重復率。
5、論文中引用的參考文獻部分也是會計算相似度的,所以引用的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是先理解內容,再用自己的話寫出來。
6、有一點可能很多人都已經知道了,就是在知網查重系統中,是以“連續13個字重復”作為識別標準。如果你能夠通過修改,讓你的論文任意一句話都找不到連續13個字與別人的文章相同,這樣就檢測不到。大家可以多參考一些國外的資料,因為在知網的對比文庫中,外文資料相對比較少一些,而且用自己的理解翻譯成中文的話,幾乎不會檢測到重復。
7、網絡上的某些內容也是在知網的數據庫里的。比如:“百度文庫”、“道客巴巴”、“豆丁網”、“互動百科”、“百度百科”。在進行論文查重的時候,甚至還遇到很多奇葩的網站,神馬“東方財富網博客”、“人大經濟論壇”。所以,選擇網上的內容時要慎重。大家在網上搜索資料的時候,也不要直接引用,知網查重系統在檢測文章的時候,也會進行網絡搜索的,特別是一些網絡學術資料比較多的一些網站,如百度文庫、百度知道、360文庫等這類網站上面,很容易搜索到相似的信息。
8、當知網查重系統識別到你論文中有某句話涉嫌抄襲的時候,它就會對這句話的前面后面部分都重點進行模糊識別,這個時候判斷標準就變得更嚴格,僅僅加一些副詞或虛詞是能夠識別出來的。但這樣子的識別方式有時候會顯得不是很智能,可能會扯上一篇完全不相干的論文說是內容相似,這個就屬于比較無奈的情況了。
9、知網的對比文庫里不包括書籍,教材等。但有一個問題要注意,當你“參考”這些書籍教材中的一些經典內容時,很可能別人已經“參考”過了,如果出現這樣子的情況,那就會被檢測到相似。有些同學會說,那我用自己的話去重新寫一下,這樣就不會被檢測到啦。這樣的方法,理論上是對的,但實際上是,這些經典的句段,已經有無數的人引用過了,也已經被無數的人通過各種改寫的方式引用到論文中去的,所以,要寫出一段跟別人不一樣的話,還真是有點難度,這個也要拼點運氣。
10、各位在論文提交到學校之前,一定要自己先到網站查一下,如果有檢測出來相似度較高的片段,自己先改一改。論文修改一次以后,不要以為就肯定能過了,因為知網系統會根據論文內容的不同自動調整著重檢測的段落,所以有時候第一次查重的時候是正常的,一模一樣的句子,第二次檢測的時候會判斷為“抄襲”。這也是沒有辦法的,只能多查多改。
1、知網論文查重由于是采用了最先進的模糊算法,如果整體結構和大綱被打亂,可能會引起同一處的文章檢測第一次和第二次標紅不一致或者第一次檢測沒有標紅的部分第二次檢測被標紅。因此在修改重復內容的時候盡量變換句式,不要打亂論文原來的整體大綱和結構。
2、整篇論文上傳后,系統會自動根據文章生成的目錄檢測該論文的章節信息,然后系統會將論文分章節檢測,可以獲得每一單章節的復制比同時目錄顯灰色不參與正文檢測;否則會自動分段按照1萬字符左右檢測,同時目錄有可能當成正文檢測,重復就會標紅。
3、中國知網對該套查重系統的靈敏度設置了一個閥值,該閥值為5%,以段落計,低于5%的抄襲或引用是檢測不出來的,這種情況常見于大段落中的小句或者小概念。舉個例子:假如檢測段落1有10000字,那么引用單篇文獻500字以下,是不會被檢測出來的。實際上這里也告訴同學們一個修改的方法,就是對段落抄襲千萬不要選一篇文章來引用,盡可能多的選擇多篇文獻,一篇截取幾句,這樣是不會被檢測出來的。
4、一篇論文的抄襲怎么才會被檢測出來?知網論文檢測的條件是連續13個字相似或抄襲都會被紅字標注,但是必須滿足3里面的前提條件:即你所引用或抄襲的A文獻文總字數和在你的各個檢測段落中要達到5%以上才能被檢測出來標紅。
5、知網檢測系統會自動識別出參考文獻,參考文獻不參與正文檢測。并且進行剔除,在知網檢測報告中參考文獻顯示灰色字體,說明并沒有參與檢測。當然這是在參考文獻格式完全正確規范的情況下才會自動排除不會標紅。否則參考文獻會當成正文來進行檢測導致參考文獻全部標紅。結果增高!
6、知網論文查重為整篇上傳,PDF或者Word格式對檢測結果可能會造成影響。因為上傳PDF檢測,PDF會比Word多一個文本轉換的過程,這個過程有可能會將你原本正確的的目錄和參考文獻格式打亂,目錄和參考文獻等格式錯亂,就會導致系統識別不正確而被標紅。特別對于那些有英文目錄和大部分英文參考文獻的論文,其英文占字符數很高。英文被標紅就會導致總結果大大增高。
7、關于引用盡量引用整段話,如果引用單獨一句兩句,知網系統是根本識別不到具體你引用的是哪篇文章里面的句子。所以引用盡量大段引用。并且引用的內容必須完全一致。
(中國知網論文查重規定由學術堂,精心整理提供!)
知網查重規則:
(1)知網查重時,黃色的文字是“引用”,紅色的文章是“涉嫌剽竊”。但是不要認為黃色的文字就可以不改,其實總復制比是包含紅字和黃字的。所以對知網檢測報告,紅字和黃字都是必須要改的。
(2)知網查重時,只查文字部分,“圖”、“mathtype編輯的公式”、“word域代碼”是不查的(要想知道知網到底查那些部分,可以“全選”—— “復制”——“選擇性粘貼”——“只保留字”)。建議公式用mathtype編輯,不要用word自帶的公式編輯器。
(3)word、excel編輯的“表”是可以查出來的。在某些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把表截圖放到論文里邊去!作者親眼見過有同學自己編的系數,查出來居然跟人家重了,數據決定了系數還不能變,欲哭無淚……
(4)參考文獻的引用也是要算重復率的(包括在學校要求的X%以內)!所以引用人家文獻的時候最好用自己的話改寫一下。
(5)知網的查重是以“章”為基本單元的。比如“封面”、“摘要”、“緒論”都會作為單獨的一章,每一章出一個檢測結果,標明重復率。每一章有單獨的重復率,全文還有一個總的重復率。有些學校在規定論文是否通過查重時,不僅要求全文重復率不能超過多少,還對每章重復率也有要求。
(6)知網查重的確是以“連續13個字與別的文章重復”做為判斷依據的,跟之前網上一些作者說的情況一致。如果你能夠把論文改到任何一句與別的文章保證任意連續13個字都不一樣,知網是查不出來的。
(7)但是,如果你有一處地方超過13個字與別的文章重復,知網的服務器都對這處地方的前后進行模糊搜索,那些僅僅是簡單的加了一些“的”、“在……時”、“但是”等詞語來隔斷13個字多數情況是會檢測出來的。這些模糊搜索有時候非常傻,可能會把一篇寫如何養豬的文章跟你的那篇寫建筑的文章關聯到一起,說你涉嫌抄襲!遇到這種情況,你就自己”呵呵“吧!
(8)書、教材在知網的數據庫里是沒有的。但是,copy書的同學需要注意,你copy的那部分可能已經被別的文章抄過了,檢測的時候就重復了。這樣的情況經常出現,尤其是某些經典理論,用了上百年了,肯定有人寫過了!
當然,有些同學覺得用自己的話改寫一下就ok了。但現實情況是:這些經典理論用自己的話寫了也一樣有”標紅“的可能,因為這些經典的理論已經被人翻來覆去寫了N遍了!會不會”標紅“就看你人品了!作者查重時,曾出現過一段話用自己的語言翻來覆去改了三遍仍然”標紅“的情況,讓人哭笑不得。只能說作者當時人品衰得沒辦法了,但愿現在發的這篇文章能攢些人品,以待來日!
(9)網絡上的某些內容也是在知網的數據庫里的。比如:“百度文庫”、“道客巴巴”、“豆丁網”、“互動百科”、“百度百科”。作者查重的時候,甚至還遇到很多奇葩的網站,神馬“東方財富網博客”、“ 人大經濟論壇”。所以,選擇網上的內容時要慎重。
(10)外文文獻,知網數據庫里存儲較少。鼓勵大家多看外文文獻,多學習國外的先進科學知識、工程技術,翻譯過來,把它們應用到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論文中來!
(11)建議各位學校查重前,在網上先自費查一遍。檢測報告會對重復的地方”標紅“,先修改一遍。
(12)檢測一遍修改完成后,同學們不要掉以輕心。因為知網查重最變態、最令人憤怒的地方來了:第一次查重沒有“標紅”的地方,第二遍可能會出現“標紅”,說你是抄襲。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復制比超過50%的情況,因為紅字太多,第一次知網有可能會標不完全。舍得花錢的話,在網上花錢再查一遍,直到低于學校要求的重復率。
(14)知網系統會自動識別 版權聲明,目錄,參考文獻這部分內容,所以這些內容不用擔心會增加你的重復率。重點還是要放在正文的修改哦
查重建議:
萬方檢測的數據庫不全,查出來重復率偏低,不能輕信萬方的檢測結果!
手打不易,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應該是不需要吧?好像老師曾經曰過:會根據你的參考文獻來查,但是現在本科論文基本都過,不會很嚴!
本科生論文檢測是學校自主決定是否檢測,一般學校都會抽檢.你最好提交自己檢測一下,保險做法.用用維普吧,不錯的系統
對于論文查重的標準,大部分期刊報社和高校“御用”的查重系統都是知網論文查重系統,這些機構就會將知網論文查重報告作為判定成績的依據,以此為認可的唯一標準。因此大家面臨論文查重的情況時,在最終查重論文定稿時最好也是使用知網論文查重系統。
除了論文查重系統是一個重要的標準之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標準就是論文查重率。各大高校和期刊報社都會規定論文查重率的合格標準,然后會依據論文查重率來判定論文中學術不端行為的性質,決定論文是否合格。
論文查重率的合格標準大致都是規定在30%之內,學歷越高其論文查重率要求便越嚴格。比如說,本科論文查重率合格標準一般要求在25%范圍以內,碩士論文查重率合格標準一般是要求在15%范圍以內,而博士論文查重率合格標準一般是要求在5%的范圍以內。期刊報社審核投稿論文也是如此,級別越高的期刊,刊登在上面的論文質量越高,其對投稿論文的查重率要求也便越嚴格。
用的是知網,抄襲之后最后修改一下,比如改下表達方式,知網系統計算標準詳細說明:
1.看了一下這個系統的介紹,有個疑問,這套系統對于文字復制鑒別還是不錯的,但對于其他方面的內容呢,比如數據,圖表,能檢出來嗎?檢不出來的話不還是沒什么用嗎?
學術不端的各種行為中,文字復制是最為普遍和嚴重的,目前本檢測系統對文字復制的檢測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對于圖表、公式、數據的抄襲和篡改等行為的檢測,目前正在研發當中,且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歡迎各位繼續關注本檢測系統的進展并多提批評性及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2.按照這個系統39%以下的都是顯示黃色,那么是否意味著在可容忍的限度內呢?最近看到對上海大學某教師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被撤消的消息,原因是其發表的兩篇論文有抄襲行為,分別占到25%和30%. 請明示超過多少算是警戒線?
百分比只是描述檢測文獻中重合文字所占的比例大小程度,并不是指該文獻的抄襲嚴重程度。只能這么說,百分比越大,重合字數越多,存在抄襲的可能性越大。是否屬于抄襲及抄襲的嚴重程度需由專家審查后決定。
3.如何防止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成為個人報復的平臺?
這也是我們在認真考慮的事情,目前這套檢測系統還只是在機構一級用戶使用。我們制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流程。同時,在技術上,我們也采取了多種手段來最大可能的防止惡意行為,包括一系列嚴格的身份認證,日志記錄等。
4.最小檢測單位是句子,那么在每句話里改動一兩個字就檢測不出來了么?
我們對句子也有相應的處理,有一個句子相似性的算法。并不是句子完全一樣才判斷為相同。句子有句子級的相似算法,段落有段落級的相似算法,計算一篇文獻,一段話是否與其他文獻文字相似,是在此基礎上綜合得出的。
5.如果是從相關書籍上摘下來的原話,但是此話已經被數據庫中的相關文獻也抄了進去,也就是說前面的文章也從相關書籍上摘了相同的話,但是我的論文中標注的這段話來自相關的書籍,這個算不算學術抄襲?
檢測系統不下結論,是不是抄襲最后還有人工審查這一關,所以,如果是您描述的這種情況,專家會有相應判斷。我們的系統只是提供各種線索和依據,讓人能夠快速掌握檢測文獻的信息。
6.知網檢測系統的權威性?
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并不下結論,即檢測系統并不對檢測文獻定性,只是將檢測文獻中與其他已發表文獻中的雷同部分陳列出來,列出客觀事實,而這篇檢測文獻是否屬于學術不端,需專家做最后的審查確認。
一篇論文的抄襲怎么才會被檢測出來?知網論文檢測的條件是連續13個字相似或抄襲都會被紅字標注,但是必須滿足3里面的前提條件:即你所引用或抄襲的A文獻文字總和在你的各個檢測段落中要達到5%。
論文查重后,太高的查重率怎么降?
那還是改改吧。
具體見我空間博文說明
多加一些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