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收錄的都可以查出來,你可以先查看一下你參考的著作有沒有被學術收錄的,這樣就可以放心了
要想了解學術查重原理,首先要打破一個謠言,那就是:“連續13個字連續一樣就算為重復”的說法是錯誤的!學術查重系統并不是按照這種簡單的“循環對比”方式進行重復率計算,而是按照“句群語義”模糊算法,按照“相似度”進行重復率判定。
因此,大家在寫論文的過程中,要盡量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原創。由于的學術查重的“近似度”算法,如果閱讀了某些參考文獻,然后自己按照別人的思路進行寫作,也有可能重復。很多同學查重后往往驚呼“論文都是自己寫的為什么都重復了?就是這個原因。
最后,就是一些“特殊“內容的識別方式:
1.學術查重系統對論文內容的格式、文檔的格式都是敏感的。因此,提交論文的時候,要注意保持跟學校一致,學校測什么內容、什么類型文檔,就提前測什么。Word和PDF檢測結果有區別,但是具體未知。
2.學術查重系統對表格能夠完整的識別。
3.圖片、文本框、公式,學術查重系統引進了OCR智能識別抓取功能,有可能識別里面的文字。
4.對于腳注和尾注,通常情況下,Word格式的論文,單個腳注字數多了會被測,少了不測。如果是PDF格式論文,大部分會被測。但是具體情況也要按照檢測結果為準。
以上,就是學術查重原理的主要幾點,以及進行學術查重時要注意的幾個重要方面。總之,查重只是手段,要想降低重復率,重點還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原創”。而且,重復率也只是論文質量的一個方面,論文內容質量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