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不端褻瀆學術,敗壞學風,其消極影響并不只限于學術范圍之內。 學術不端的病毒具有極強的滲透性、擴散性與放大效應,會通過學術界向社會生活的其他領域迅速傳播和蔓延,污染社會風氣,助長社會的不道德行為。
為何高校學術不端行為會屢禁不止呢? 01 與利益、“帽子”掛鉤,是學術不端的主要誘因 蔡元培曾指出:“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 ” 大學學術研究的目的,本應該是創新學術成果,服務人才培養,推動文明進步。
學術不端行為敗壞科學界的聲譽,阻礙科學進步。 學術的意義是求真,探求真理本來應該是每個學者的崇高職責,誠實也應該是治學的最基本的態度。 人類的活動很難找出還有哪一種像學術這樣強調真實,學者也因之受到公眾的敬仰,甚至被視為社會的良心。 如果科學界的聲譽由于學術不端行為的頻發而受到嚴重損害,敗壞了科學研究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那么必然會阻礙科學的進步,因為做科學研究是需要全社會的支持的,需要有科研資金的提供,需要有一個比較好的科研環境的。
學術不端褻瀆學術,敗壞學風,其消極影響并不只限于學術范圍之內。. 學術不端的病毒具有極強的滲透性、擴散性與放大效應,會通過學術界向社會生活的其他領域迅速傳播和蔓延,污染社會風氣,助長社會的不道德行為。. 在人們的心目中,學術界是社會的凈土、社會的良知,背負著捍衛正義、輸出先進理念、引領社會風尚、改善社會風氣的重任。. 因此,人們將凈化社會風氣的希望往往寄托于神圣的學術殿堂。.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應該是學者們的座右銘。. 然而,學術不端的泛濫會成為敗壞社會風氣的污染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