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太長,上接2
首先,是對于“研究生階段就是偏理論研究型的,那我是否需要考研?”這個問題的回答。無論是專業性碩士還是學術型碩士,我們研究生階段的的確確都是偏理論的。專業性碩士畢業會有畢業論文加畢業設計兩個要求,畢業論文基本上兩三萬字,也有四五萬字,看每個學院的具體要求。學術性研究生畢業則只要畢業論文,但是要求很高,好像打底五六萬字,具體多少我也不是很清楚,還要在研究生階段發表一篇論文。那么,這些東西真的會對我們以后的生活有幫助嗎?我個人覺得,這其實就是研究生與其他人最大的區別地方。我上面也提到了,研究生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種能力不是憑空就有的,你真的需要看很多很多書才能有。研究生階段看的書已經不再是普及的理論知識【如設計史、中西文明史、各種大師的作品分析、解釋性的專業理論等等】,而是看各種大師在各個歷史階段中發表的著作,他們或許言辭激烈,或許具有救世的意味,或許在我們現代人看來有很多地方不對,但是我們用理解的眼光回到他那個時代,再看這些著作,會不禁感嘆這些人的偉大和他們思想的前瞻性。我們所要學習的,是他們的思想框架,并結合自己的經歷和知識體系,重新擺脫原生家庭灌輸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以一個寬容的眼光去看待我們所處的環境,并且產生自己獨有的對未來的把握和判斷,而不是整天忙忙碌碌,卻不知道自己為了什么,最后發出了對世界的歇斯底里和墜入無盡的痛苦。在我看來,現代網絡環境的惡臭文化泛濫以及各種惡性事件的發生,原因之一就是社會發展太快,年輕人都浮躁并且迷茫,所以我們都需要沉淀和冷靜。這些東西工作的時候是不會有時間去看,去想的,也沒有人來與你討論,指導你,只有在研究生讀書的時候,才能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導師才會有機會給你啟發性建議。
其次,關于“考研對設計思維、手繪、審美、專業技能等等這些方面有幫助嘛?”這個問題的回答。單就考研初試而言,考試除了文化課之外還有另外兩門專業課考試,這些其實只能算是普適性知識的檢驗。比如南藝考試的“藝術基礎”,我們一般稱為裝飾畫,其實這只是對基本審美【構圖、色彩、虛實、對比、細膩程度等基本審美表達能力】的一個評定。而理論知識的考試,也只是一個作為藝術工作者基本知識的評定。可能由于大學的虛度,我們這兩門知識并不是很扎實,沒有達到基本的標準,所以在考研期間的學習,能快速并有目的地惡補基本知識的盲區。
下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