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的,現在還沒有學校規定不準提前檢測的,現在大家都是提前檢測的。
不知道你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我只了解研究生的論文查重情況,研究生是用知網查的,重復率不得高于25%,自己可以在淘寶上查一查,在交給學校查,自己查的時候控制在15%就肯定沒問題了。網上查一篇論文要求是30萬字以內,大小不超過5M,價格150-200元不等,有時便宜有時貴,可以幾個人合起來查,6-7個人就差不多了,稍微整理一下,大致看上去像一篇文章。一般傳上去,等半小時左右就能出報告單了,挺快的。學校小圖書管也是能查的,10萬字以內一篇150元,超10萬要貴一些。反正一篇文章湊的人越多,準確性就越低。
這個學校一般都有知網的分系統,可以提供給學生一定次數的查重機會,學生可以利用來查重。同時也可以自己在網上進行購買,一般學校提供的次數夠查重使用。
什么是論文重復
論文重復,民間說法是抄襲剽竊,換個更官方一點的定義就是學術不端。之所以叫學術不端,是因為前人辛辛苦苦研究出來的創新成果,或被簡單粗暴地復制粘貼進文章里,或被用各種手段矯飾以達到掩人耳目的目的。
究其原因,一方面,成功發表一篇高質量學術論文,基本讓人操碎了心,薅禿了頭,實屬不易。另一方面,論文的成功發表能帶來巨大的利益(如獲得畢業答辯資格、國家獎學金、升職稱等),使得某些學生和科研人員甘愿鋌而走險去充當「莽夫」走快速發表論文的捷徑,即論文抄襲或造假。
為了規范學術誠信和嚴謹的風格,制止剽竊的不公平行為,孕育了學術不端檢測和學術不端行為的調查處理。隨著近年來學術不端行為越發增多,有關科技部門陸續加大了調查和懲罰力度。例如,科技部在 2020 年通報 9 起論文造假查處結果,其中 7 起涉及論文買賣,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處以終止承擔的國家項目、追回項目資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資格等嚴厲處罰。相關論文的作者及其單位的聲譽則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
一篇論文的創作,需要建立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如引言中的研究背景需要概括前人研究成果),所以在撰寫中不可避免地會包含對前人成果的加工、吸收和利用。如果內容處理不當,則會造成內容重復。
中英文論文重復雖然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語言風格和形式有較大的差別,筆者此處對什么是中文論文重復和英文論文重復分別進行講解。
中文論文重復
中文論文的抄襲及重復現象可以被概括為三種情況,根據重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
目前,國內高校普遍采用中國知網「大學生論文檢測系統」(PMLC,針對專科、本科生)和「學位論文學術不端檢測系統」(TMLC2,針對碩博生),輔助教務部門檢查畢業論文是否存在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幫助提高論文質量;而國內中文期刊普遍采用中國知網「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檢測系統」(AMLC,針對自然科學論文)和「社科期刊學術不端檢測系統」(SMLC,針對社會科學論文)。
在檢測指標方面,以上四個系統所設指標均包括剽竊觀點、剽竊文字表述、自我剽竊、過度引用和整體剽竊(如表 1.1 所示)。可見,無論是同行研究成果還是自己本人的觀點、文字和研究成果均不得被直接或變相使用而不引注。
英文論文重復
英文論文重復行為,在西方常被叫做 plagiarism(剽竊),是一種未經承認和授權去復制他人內容的行為。同中文論文重復內容一樣,這些內容也包括論文想法、文字、研究數據結果等。這種學術不端行為更是被國際研究誠信辦公室 ORI(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稱之為盜竊知識產權和抄襲他人作品的行為。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論文重復也包括同自己已發表過的論文內容的重復(即自我剽竊)。
據世界知名學術出版公司威力出版集團介紹,目前有超過 1/3 的國際英文期刊編輯遇到過論文重復的情況,且近年來重復情況越發增多,使得大部分英文期刊在預審環節設置了論文查重,如果重復率過高,則直接拒稿而不送審。
英文論文重復的定義與中文論文相似,都是將別人的全部或部分研究成果據為己有或者重復使用自己已發表過的研究成果。例如,將一份研究成果發表在多個 SCI 期刊上面,雖然有小改或新添少量內容。具體來說,在英文論文寫作中,以下的三種情況可被認定為論文重復:
論文重復對我們的影響
從以上講解中,我們了解到論文重復是基于對他人科研成果的抄襲或是對自己科研成果的重復利用而喪失論文原創性的行為。這種做法看似是發表論文的捷徑,但卻是一條會帶給我們嚴重負面影響的學術不端之路。
下面,筆者將從與科研人員和同學們息息相關的畢業和學位、論文發表和科研基金項目三個角度闡明論文重復帶給我們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