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就我國食品安全的現狀來看,人們對新的食品安全的認知還遠遠不夠,如消費者對食品營養衛生知識的貧乏,生產者為追求利益,不惜違反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不夠等導致了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而食品分析及安全檢測技術的水平也是影響我國食品安全現狀的另一原因。 傳統的食品分析及安全檢測主要依靠化學分析與儀器分析,大多以實驗室為依托,容易受到檢測周期長、檢測樣本有限,檢測工作量大,檢測成本和費用高等影響,無法對食品的安全狀況進行及時有效的監控。 因此,將食品現場快速檢測與傳統食品分析及安全檢測方法相結合,既能滿足特定場合及食品的快速檢測需求,又能充分發揮實驗室設備的優勢,形成一套完整的食品分析及安全檢測方法。 隨著我國食品行業的不斷發展,食品安全問題成為威脅人民群眾生命的重要問題。
2018年,食品檢測領域的營業收入規模為159.73億元,同比增長7.98%;機構數量由2017年的3456家下降至3389家。 機構數量的減少、市場規模的擴大,側面說明了行業的市場集中度正進一步提高。
多數的食品主要來自于動物植物等自然界的生物,因此食物的本身有著辨別物質與反應的能力,生物檢測技術由此在食品檢測行業發展飛速。 利用食品中的化學物質與生物材料相互反映,從而達到檢測的目的。 這種新興的生物檢測方法具有特異性生物識別的功能、選擇性高,而且結果精確、專一、靈敏、快速與微量等優點,在食品檢驗領域中顯示出越來越大的實際應用潛力。
食品安全檢測行業主要通過檢測儀器及配套試劑等食品安全檢測設備提供包括質量認證、食品檢驗檢疫等方面的服務。 產業鏈上游主要為食品安全檢測儀器行業和食品安全檢測試劑行業;下游主要為終端的食品生產行業,而檢測報告使用者主是為政府、消費者或者是生產制造商的下游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