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呵呵,我也是現當代的。我現在也是畢業班,不過我學校大三便開始著手了,所以現在相對輕松。1、首先應該是大方面著手吧。比如王安憶、王朔、新寫實這樣先確定下來2、然后到中國知網搜每個方面的研究綜述;比如《近十年王安憶研究綜述》、《近十年先鋒小說研究綜述》等等,在這類綜述性的文章里,你便可以非常清" />
呵呵,我也是現當代的。我現在也是畢業班,不過我學校大三便開始著手了,所以現在相對輕松。
1、首先應該是大方面著手吧。比如王安憶、王朔、新寫實這樣先確定下來
2、然后到中國知網搜每個方面的研究綜述;比如《近十年王安憶研究綜述》、《近十年先鋒小說研究綜述》等等,在這類綜述性的文章里,你便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這個作家哪些方面被研究透了,哪些方面還有欠缺(這個論文作者一般都會說明),然后你就可以由此發現空白點。比如我一個同學寫的是三言二拍中美男子形象研究,因為研究綜述中提到,三言二拍中女性研究形象取得很大成就,但是男性形象研究則相對緩慢——她由此就找到突破口了;這個選題獲得了老師的一致贊賞;
3、要善于搜索資料。比如一篇論文下面的注釋中提到哪些論文哪些書,最好記下來,然后再去找,這樣就省得浪費大量時間檢索了。另外,論文一定要動筆下下去,不要只是空想,也不要擔憂說好幾千字怎么寫得下來——只要你動筆了,慢慢的,你會發現門道,也會發現幾千字其實不是問題。
語言學
1、《圍城》比喻句研究
2、“很十名”現象探析
3、校園流行語研究
4、體態語研究
5、新聞標題語言藝術特色分析
6、關于漢語詞類劃分原則的再討論
7、關于字母詞的幾個問題
8、廣告語的語言藝術特色分析
9、談網絡語言的規范化
10、論新興的社會方言——網絡語言
11、漢語縮語研究
12、“零**”詞族探微
13、論大陸漢語和海外漢語的差異與融合
14、**方言與普通話的對應規律
15、**方言詞匯研究
16、**方言人名文化信息解讀
17、校園流行詞語研究
18、談修辭與語境
19、析顏色詞在中英文化中的差異
20、稱謂語的演變及其社會意義
21、淺議流行語
22、XX方言與普通話
23、XX方言地名文化信息解讀
24、從漢語發展史看漢語方言的前途。
25、字與漢語詞匯復合詞的生成機制。
26、謙詞所體現的中國文化精神。
27、漢語禮敬語的產生發展及其衰落。
28、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漢語詞匯的影響。
29、上古漢語字詞所反映的中國遠古文化信息。
30、河東方言語詞研究
31、“碧落碑”碑文考釋
32、司馬文公祠“杏花碑”碑文考釋
33、《西廂記》中的山西方言詞語研究
34、古代漢語中被動句的表示方法
35、古今漢語人稱代詞的比較研究
36、近體詩的格律研究
37、《詩經》唐魏風的河東文化解讀書
38、論薛瑄詩文的語言風格
文藝學
39、略論《文心雕龍》的音訓問題。
40、“隨性適分”——創作的及至。
41、漱六藝之芳潤——略論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里的宗經思想。
42、愛奇反經與宗經矩圣
——略論《史記》和《漢書》的主導思想。
43、《文心雕龍》看劉勰的婦女觀
44、“耽思”到“神思”
——略論中古文學想象論的演進
45、從韓語現象看歷史上的割裂修辭
46、山西作家對于“風骨”的審美追求
——XX作品賞析
47、劉勰對河東文學的關注
48、也談《文心雕龍》之“心”
49、小說敘事與時空觀念的變化
50、審美活動與人的全面發展之間的關系
51、虛構對小說的意義
52、網絡文學的特點
53、電子書寫的特征
54、自然人化與自然美
55、生活活動的美學意義
56、新生代小說創作談
57、“80年代后”小說寫作特點
58、卡夫卡的文學思想
59、文學創作中人文關懷與審美追求的交匯統一
60、試論中國消費時代的文學走向
61、當代女性文學的特點——題材的個人化與表達方式的私語化
62、試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主流文化
63、走向邊緣的知識分子文化
64、紅色經典文學中的典型人物
65、文學話語蘊籍的兩種典范形態——含蓄與含混
66、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化沖突
中國古典文學
67、論屈原的愛國主義思想
68、比較曹丕、曹植文學觀的異同
69、論“魏晉風度”
70、從《詩經》征戰詩看中華民族的戰爭觀
71、比較《詩經》與《漢賦》婚戀詩
72、論鮑照的七言樂府
73、宮體詩審美意義的文化解讀
74、從《世說新語》看魏晉人的審美理想
75、從《顏氏家訓·文章篇》看顏之推的文學思想
76、試論古典詩詞中(月、飛鳥、雨等)意象
77、謝靈運山水詩的藝術成就
78、從《史記·貨殖列傳》看司馬光的經濟思想
79、陶淵明思想與清淡之關系
80、郭璞“游仙詩”
81、《詩經》現實主義傳統
82、《詩經》抒情藝術手法
83、《左傳》語言敘事手法
84、《莊子》語言藝術特點
85、《孟子》論辯風格
86、《史記》的記人敘事藝術
87、《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史地位
88、《漢樂府》的入樂特點
89、漢大賦的成就與不足
90、《史記》、《漢書》之比較
91、《楚辭》與楚文化之關系
92、柳宗元的柳州詩
93、唐玄宗與楊貴妃題材在文學作品中的嬗變
作者:學院人之鬼2007-1-2113:06回復此發言2中文系畢業論文參考題目1
94、唐代古文運動與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不同特點
95、論辛棄疾的苦悶
96、從宋詞看俗文學對雅文學的影響
97、關漢卿形象與元代文人的處境
98、《西廂記》與永濟普救寺
99、從《金瓶梅》看明代的社會經濟
100、《三國演義》的政治觀、倫理觀、正統觀悲劇意識
101、《水滸傳》的婦女觀
102、《西游記》與道、佛教
103、《三言》的婚姻戀愛觀
104、論才子佳人小說的價值取向
105、論某一地方戲
106、《紅樓夢》與《金瓶梅》比較談
107、關漢卿筆下的女性形象
108、中國古代戲曲中“大團圓”結局的文化意蘊
109、從《金瓶梅》看明人的戲曲觀
110、從《聊齋》看中國民間信仰
111、試論明代擬話本小說反映的市民情緒
112、《紅樓夢》的語言藝術
113、唐傳奇:小說史上的地位/婚戀作品的倫理觀
114、宋元話本:內容和藝術成就
115、《三國演義》:悲劇意識/戰爭描寫藝術/敘事特征/人物論
116、《水滸傳》:作者與成書/敘事方式/語言風格/人物論
117、《西游記》:孫悟空人生道路的哲學意蘊/戲劇色彩與幽默風格
118、“三言”“二拍”:市民文學特色/經商題材與文人心態/馮夢龍的俗文學觀
119、《儒林外史》:戲劇形式與悲劇內涵/諷刺藝術
120、《紅樓夢》:悲劇意義與文化內涵/婦女觀/夢幻與色空/敘事方式/語言藝術/寶玉論/釵黛比較/續書與改編得失論
121、《聊齋志異》:癡情女性/書生形象/花妖狐媚與人物塑造
122、論才子佳人小說的價值取向
123、論公案小說的價值定位
124、論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的關系
中國現代文學
125、胡適與中國現代新詩
126、郁達夫游記的藝術魅力
127、《呼蘭河傳》文化意蘊
128、談老舍筆下的市民形象
129、論“五四”時期的鄉土小說
130、論穆旦的詩
131、論郭沫若的歷史劇
132、論周作人早期的散文
133、愛、美與自由——論徐志摩詩歌的思想傾向性
134、“國人靈魂”與魯迅小說
135、論“七月詩派”對中國新詩的貢獻
136、魯迅《故事新編》的生態意識
137、張愛玲思想中的俄狄浦斯情節
138、李健吾對話劇創作的貢獻
139、對影視文學與影視藝術的關系的思考
140、運用影視理論分析一部電影作品
外國文學
141、中西文學比較研究
142、文學與其他藝術之間的關系
143、說不盡的卡夫卡
144、雨果創作中的人道主義
145、“硬漢子精神”與海明威
146、存在主義哲學對現代派創作的影響
147、西方文學中的宗因素
148、也談哈姆萊特的憂郁
149、克洛德形象新論
150、簡·愛形象的再審視
151、一朵“惡之花”——卡門
152、于連形象探析
153、娜拉的形象
154、現代藝術的探險者——卡夫卡
教學論
155、語文的“人化”和“人化”的語文。
156、語文教育文化底蘊的價值取向及培養策略。
157、從語文課程的發展趨勢看當代語文教學的特點。
158、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
159、多媒體教學課件在語文教學中的得失。
160、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和人為素質培養
寫作學
161、作為系統的寫作活動
162、論寫作活動中主體的思維建構
163、寫作能力與主體素養的關系
164、試論作為文化實踐活動的寫作特征
165、寫作主體與客體的關系
166、論語言、形象作為媒體的寫作活動
167、寫作活動中的想象與存在
168、寫作活動中的審美意識
169、文本的結構與內容
170、作為生成活動的寫作過程
網絡新聞學
171、市場條件下黨報經營策略
172、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碰撞融合
173、手機媒體的現狀與發展
174、網絡條件下新聞含義的思考
175、重新認識新聞價值
176、山西省網絡新聞媒體的現狀與前景
民俗學
177、某種民族事項(物質生活、節日、儀禮、信仰等)的探討
178、某地民俗旅游開發的設想
179、民間工藝的分析與現代應用研究
180、民俗傳統與現代化生活雙向互動的探討
181、晉商興衰原因探析(可選擇喬家、王家、渠家等其中一家)
182、晉商走向衰落原因分析
183、儒家文化與晉商精神
184、晉商的家規家風
185、晉商的人才觀
186、晉商與傳統文化
187、河東裴氏家族興衰原因
188、河東裴氏家族中某一個歷史人物研究
邏輯學
189、交際應答的邏輯技巧
190、演講與邏輯
191、論辯與邏輯
192、科學假說邏輯結構探析
193、三段論的語言表現形式
194、非邏輯謬誤種種
195、集合概念與非集合概念辨析
題目內容是自己熟悉和擅長的。
確定自己的題目方向,如:文藝學,文學,古代文學,外國文學,或者結合美學。
論文研究的點,也就是你的題目,一定要有研究價值。
我覺得,第一點和第三點很重要,直接關系到論文的質量和能否順利通過答辯,第二點是基本要求。
舉個些例子:沈從文小說中的男性世界;淺論《儒林外史》對人性的扭曲等。
現代漢語語氣詞研究述評
[摘 要] 語氣詞作為現代漢語中表達語氣的“最重要的手段”[1]265,對它的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涉及面
卻很廣,各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對它的來源、內部分類、句法分布以及語氣意義和語用功能等方
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有價值的成果,為今后進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礎、開拓了局面。
[關鍵詞] 語氣詞; 研究; 成果
現代漢語中語氣詞雖然是一個封閉的詞類,數
量不多,但它的意義之空靈,表情達意之豐富,位置
之靈活,功能之復雜,在虛詞中是極其少見的。也許
是因為這個原因,現代漢語中語氣詞的專門研究起
步相對較晚,早期只在現代漢語語法論著和教材中
有所涉及,到了八十年代以后,隨著語法研究的深
入,虛詞研究漸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有關語氣詞的
研究日益增多,出了不少有價值的成果。
一、語氣詞的來源
漢語中語氣詞的存在由來已久,據孫錫信考證,
可追溯到西周時期,和其他詞類一樣,語氣詞也經
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和演變過程[2]6。因此,現代漢
語中語氣詞的來源問題就成了一個非常復雜、值得
探討的課題。孫錫信在《近代漢語語氣詞》一書中
運用了因聲探源,虛實對比以及形態分析等方法,論
證了現代漢語主要語氣詞(包括單音節語氣詞和雙
音節語氣詞)的來源,這本著作在語氣詞的歷時研
究方面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正如張斌為該書所作
的序中所說“填補了漢語史研究的一個空白”[3]。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學者通過不同的方法論證
了個別語氣詞的來源,如江藍生詳細論述了疑問語
氣詞“呢”的來源,他將現代漢語中的“呢”分為表示
疑問語氣的“呢1”和不表示疑問語氣的“呢2”,結合
諸多文獻,調查了“呢1”、“呢2”用字相分、相混以及
相合的變化情況[4]17-26;鐘兆華則通過對韻文用韻
的考察,對“嗎”、“呀”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進行了探
討[5]1-8。
只有理清了現代漢語語氣詞的歷史來源及意義
的演變過程,共時研究才能有理有據,進一步深入。
二、語氣詞的分類
不同的學者出自不同的需要,依據不同的標準,
從不同的角度對語氣詞內部進行了分類。
(一)以語氣詞語氣意義和功能為依據
最早的《馬氏文通》根據語氣詞的語氣意義將
語氣詞分為傳疑語氣詞和傳信語氣詞。“助字所傳
之語氣有二:曰信,曰疑。故助字有傳信者,有傳疑
者”[6]323。
朱德熙在《語法講義》中根據語氣詞的功能以
及連用時在句子中出現的順序將語氣詞分為三組:
第一組表示時態:了、呢1、來著;第二組表示疑問或
祈使:呢2、嗎1、吧1、吧2;第三組表示說話人的態度或
情感:啊、嘔、欸、嚜、呢3[7]208。
高名凱在《漢語語法論》中依據句型以及語氣
詞在句中的位置,將語氣詞分為句終詢問詞、(嗎、
么)、疑惑句中的傳疑句終詞(罷、吧)、句終命令詞
(罷、吧、呀、啊、哇、休)、句終感嘆詞(啊、呵、呀、哩、
呢、哇、哪、嚇、啦、咧)、句中感嘆詞(呀、呢、罷、啊、
末(么、嗎))[8]447-549。
丁聲樹在《現代漢語語法講話》中以語氣為綱,
把重要的語氣詞分為五組。疑問:嗎、呢、啊;祈使、
禁止:吧、了、啊;測度、商量:吧;陳述:的、了、呢、罷
了、么、啊;停頓:吧、么、呢、啊[9]209-217。
胡明揚認為“語氣助詞和嘆詞都表示語氣,因
此可以統稱為語氣詞;但根據句法功能的不同和重
音的有無習慣上分為兩類,一類稱為‘語氣助詞’。
一類稱為‘嘆詞’”[10]347,并根據語氣意義,將語氣助
詞分為表情語氣助詞:啊1;表意語氣助詞:啊2、欸、
嗎、呢、嘔;表態語氣助詞:吧、嚜[10]416-419。
(二)以語音形式為依據
孫錫信根據語氣詞的主要元音將語氣詞分為a
系、o系、ou系、e系共四系。a系:啊、呀、哪、啦、吧、
嗎、哇;o系:哦、喲、nio、啰、波、么、喔;ou系:ou、呦、
nou、嘍、啵、呣、wou;e系:呃、ie、呢、了、唄、嚜、
喂[2]266-267。張彥以語音形式為依據,將語氣詞分為
輔音語氣詞和元音語氣詞,再以音節數目為依據,將
輔音語氣詞分為單音節語氣詞和雙音節語氣詞[11]。
張誼生總結了現代漢語語氣詞的四種分類情
況:1.從構成的音節看,分為單音節和雙音節;2.從
所起的作用看,分為典型語氣詞和一般語氣詞;3.從
語音的變化看,分為基本語氣詞和派生語氣詞;4.從
在句中所處的位置看,分為句末語氣詞和句中語氣
詞[1]279。
對語氣詞進行不同角度的科學的內部分類,可
以明確語氣詞內部成員之間的關系、有利于進一步
有效地從語義、語用上對其進行研究。
三、語氣詞在句子中的分布
在探討語氣詞語氣意義的過程中,已有學者認
識到語氣詞在句中分布的靈活性,這也是造成語氣
詞語氣意義復雜難解的因素之一。因此,分析語氣
詞在句中的分布就顯得非常必要了。
(一)語氣詞在句中的位置
《馬氏文通》最早提出語氣詞時,就提出語氣詞
是位于句末的。后來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語
氣詞不僅可以出現在句末,還可以出現在句中。
李興亞討論了語氣詞“啊、呢、吧”用在句中表
示停頓時的具體位置,其中“啊”有八個位置,分別
是主語后、呼語后、列舉事物或行為時,用于并列的
詞語或分句后、狀語后、插入語后、重復的動詞后、假
設復句(前偏后正)的偏句后、選擇復句的前一分句
后;“呢”有四個位置,分別位于主語后、狀語后、選
擇復句的前一分句后、假設復句(前偏后正)的偏句
后;“吧”有兩個位置,假設復句(前偏后正)的偏句
后和用于舉例性質的插入語后[12]112-115。
張誼生認為能夠出現在句中的語氣詞只有
“啊、呢、吧、么、嘛、哪、啦”等幾個,指出語氣詞可以
在句中出現的位置相當豐富多樣,既可以出現在不
同的句子成分之間,也可以出現在不同的句法成分
之間,還可以出現在同一個句法成分之內[1]。
孫汝建在運用分布分析法分析語氣詞的語氣意
義時,詳細分析了語氣詞在句子中的位置情況,指出
在單句中,語氣詞可以出現在句末、句中和句首,其
中只有“么、呢、吧、啊、嘛、嗎、哪、的+啊→da、啦”
可以在句中出現,具體位置是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
中;雙賓語之間;雙重定語之間;并列成分之后;句子
的特殊成分(全句的修飾語、提示成分、獨立成分)
之后;在復句中,語氣詞出現的位置有四種:始發分
句句末、終結分句句末、并列復句的幾個分句句末、
復句句首[13]85-89。
張彥從句法結構的角度總結歸納了漢語語氣詞
分布于句中的各種情況,認為語氣詞在單句中可以
出現在句子成分中間:主語后、狀語后、述語后、述語
與狀態補語之間、非直接定語之間;還可以出現在句
子成分內部:舉例式的各并列項之后、用于重疊式內
部,有“A呀A呀”等。除此之外,還可以位于個別
復句的前一分句后以及獨立語后,這一點與李興亞
的觀點是一致的[11]。
(二)語氣詞的層次地位
朱德熙指出出現在主謂結構后頭的語氣詞,多
半是附加在謂語上頭的,例如:“你去吧”的構造不
是“你去/吧”,而是“你/去吧”。有的時候語氣詞是
附加在謂語內部一個成分上頭的,例如“你覺得(誰
去/合適呢?)”。只有在某些類型的句子里,語氣詞
才是加在整個主謂結構上頭的,例如“誰去
呢?”[7]207。
朱德熙這樣分析就提出來一個問題:語氣詞究
竟是屬于句子平面的還是詞組平面的東西?現在語
法學界普遍認為語氣詞是屬于句子平面的。黃國營
在《句末語氣詞的層次問題》一文中將句法、語義
語用結合起來,提出了“行事語用成分刪略”和“言
語句型動態心理轉換”的觀點,以實際句例具體討
論了句末語氣詞在句法結構和語用結構上的層次問
題。指出句末語氣詞既可能屬于全句,也有可能只
屬于賓語小句,還可能是這兩種情況的融合,并認為
語氣詞在句中可能進入的層次空間與不同的語氣詞
的不同性質有關,與主句句型有關,與賓語小句有
關[14]1-9。
也有學者提出不同的意見,張久在《關于語氣
詞問題的思考》一文中就提出語氣詞應該是作為詞
組平面上東西來處理,他的認識基礎是:任何句子的
最終實現都有賴于句調的附著,沒有句調,不能成其
為句子,在句調沒有附著在句子上之前,一切句法手
段都應視作是在詞組平面上操作的東西。“語氣詞
應該首先是先于詞結合,將它的語氣信息與詞組結
合,然后再受整個句調的影響。”為了證明自己的觀
點,他還提出了“亞句”的概念[15]77-79。
四、語氣詞的語氣意義
語氣詞的意義非常空靈,在使用時又多依賴于
語用因素,顯得飄忽不定,不容易確定和把握,而且
“有的語氣詞可以表達多種語氣,……有的語氣可
以用多個語氣詞表達,內部有細微的區別。”[16]33因
此造成了幾乎對每一個語氣詞語氣意義的確定各家
學者的意見都不一致。關于語氣詞語氣意義的描
寫、研究、分析也成了各家學者研究語氣詞時最為感
興趣的一個重點,各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
的方法來尋求和驗證語氣詞的語氣意義。
《馬氏文通》首次提出語氣詞的語氣意義有兩
種,傳疑和傳信。“助字所傳語氣有二:曰信,曰
疑。”[6]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各家學者的研究
都是圍繞著“疑信”二字展開的。
胡明揚專門論述了如何分析語氣詞語氣意義的
方法,他認為“只能在語氣助詞的使用過程中,也就
是在語氣助詞和某個具體句子結合的實例中去考察
語氣助詞的語氣意義”,但他同時指出“隨文釋義固
然好,但很容易把句子中某些語句或某些結構或句
終語調的語氣意義誤加在語氣助詞身上”,為此他
提出五種辦法:
1.去掉語氣助詞,看看有沒有假設的那種語氣
意義。
2.保留語氣助詞,去掉或改動某些有可能表達
某種語氣意義的語句或結構,語調不變,看看全句的
語氣意義是否發生變化。
3.保留語氣助詞,只變動句終語調,看看全句的
語氣意義是不是發生變化。以上三種可以說是消極
的辦法,是為了排除干擾因素。
4.在同樣的句子,使用同樣的語調的前提下加
用不同的語氣助詞,這是直接考察語氣助詞語氣意
義的一種可行的積極的辦法,通過比較去正面考察
語氣助詞的語氣意義。
5.分析整個語氣系統,從系統性方面去考察每
個語氣助詞的語氣意義,這是一種參校方法,可以用
來校正結論。
胡明揚設想出現代漢語語氣詞的語氣意義有這
么幾種:肯定、不肯定、強調、當然、疑問、感嘆。并提
出“現代漢語中沒有專門的表示祈使語氣的語氣助
詞”[10]4-7。
儲誠志認為句子的語氣是“由句中的語調、詞
語、語法格式、語氣詞和語境等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
形成的,因此,在研究語氣詞語氣意義的時候,不能
把一個語氣詞所在句子的語氣簡單地看作該語氣詞
所能表達的語氣意義。比較妥善的解決辦法是在分
析語氣詞語氣意義的時候尋求語法形式上的控制和
驗證手段。”并提出了“最小差異對比法”和“最大共
性歸納法”[17]39-51。
孫汝建則認為如果把語氣和口氣分開,語氣詞
并不表達語氣,只表示口氣。對于如何分析語氣詞
的口氣意義他提出了三種方法:
1.義素分析法,他認為語氣詞都有其基本的語
氣義素,這種基本的語氣義素是對語氣詞本身在各
種語用環境中語氣意義的概括;
2.分布分析法,根據語氣詞在句子中出現的位
置來分析語氣詞的口氣意義;
3.替換分析法,通過替換和刪除語氣詞可以區
分句末語氣詞口氣意義的細微差別[13]。
在現代漢語中,一個句子表達語氣的手段有很
多,語氣詞只是其中的一種,它經常是和語調、其他
語詞、句法結構以及語境共同作用來形成一個句子
的語氣,在如此錯綜復雜的關系中剝離出一個語氣
詞在句子中的語氣意義,成了一道擺在語法學者面
前的難題,大家已經認識到了“隨文釋義”這種傳統
方法的局限性,并且很多學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分析
方法,這些都是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
五、語氣詞的語用功能研究
語氣詞的語用研究相對于其他方面來說比較
晚,但很快就成為語氣詞研究的另一個重點。因為
語法學者們發現語氣詞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是受語用
因素制約的。從語用的角度對語氣詞進行分析研究
將更有利于從微觀上對語氣詞展開細致入微的考察
分析。田泉早在1988年分析了“嗎”和“呢”的語用
功能,發現“嗎”用在問句末表示疑問語氣,“呢”是
強調、突出它前面的信息重點或疑問點,進而有夸大
某種語氣的作用。因此作者提出以“嗎”“呢”對立
為基本條件驗證句子語氣的框架依據不足[18]93-95。
儲誠志在分析語氣詞的語氣意義時就指出“就
語氣詞而言,語用層面的分析和研究也許更為重
要”,他以“啊”為例,認為在話語篇章之中,一個句
子能不能帶“啊”的主要原因,取決于“啊”緩和語氣
的功能是否與說話人當時的心理狀態和話語的語氣
要求相和諧[17]。
方梅將句中語氣詞放在篇章中,結合一個話串
中信息結構、話題結構、輕重音模式的分析,辨析了
句中語氣詞的主位標志作用和語氣意義的強弱,對
句中語氣詞的功能得出了較為系統的認識。方梅認
為,句中語氣詞所標示的成分有時既不是主語也不
是話題,甚至不是直接句法成分,句中語氣詞實際上
是劃分句子次要信息和重要信息的標志[19]129-138。
很多學者針對單個語氣詞的語用功能進行了深
入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比較突出的有邵敬敏
(1989)、金立鑫(1996)、熊仲儒(1999)、謝白羽
(2001)、范開泰和張小峰(2003)等人對“呢”的研
究,還有李訥、安珊笛和張伯江(1998)、陳穎
(2001)、徐晶凝(2003)、郭婷婷(2005)、吳碧宇
(2006)、張小峰(2007)、等人也對個別語氣詞的功
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探討。
六、個體語氣詞的研究
除了對語氣詞的整體進行研究之外,很多語法
學者還對具體的某個語氣詞進入了深入細致的考
察、描寫和分析,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呢”
的研究上,自從胡明揚于1981年提出在疑問句中,
“‘疑問’是由語調決定的,和‘呢’無關”這一觀點
以來[10],語法學者們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對“呢”
在疑問句中的性質、語義特征、語用功能,各家學者
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意見始終難以達成一致。
在這方面影響較大的有陸儉明發表的《關于現
代漢語里的疑問語氣詞》一文,他通過對疑問句和
非疑問句,從這種疑問句和那種疑問句之間的最小
對比來確定出現在疑問句末尾的語氣詞是否真負載
疑問信息,這種方法著重比較了“W+呢+?”、“W
+?”、“W+嗎+?”這三種非是非問句的格式,驗
證出“呢”是一個負載非是非疑問信息的疑問語氣
詞[20]253-267。與陸儉明先生持相同看法的人有康亮
芳[21]周士宏和周莉[22]、葉蓉[23]等。
持相反觀點的學者們則認為“呢”不是一個疑
問語氣詞,邵敬敏針對陸儉明先生提出的三種問句
格式,考察比較了大量語言材料,采用排除法,最后
得出結論,認為“呢”不是一個疑問語氣詞,他認為
“呢”只是非是非問句的一種形式標志,有無標志不
影響疑問句的性質;當“呢”出現在“W+?”這種
非是非問句簡略式末尾時,其功能是將這種疑問句
同不帶“嗎”的是非問句從形式上予以區別,它同樣
對句子的疑問性質不起決定作用,也不負載疑問信
息[24]。文煉[25]金立鑫[26]、馬道山[27]等學者也支持
這種意見。
從《馬氏文通》提出“助詞”一說到今天,縱觀這
幾十年來現代漢語語氣詞的研究所取得的成績,我
們認為今后的研究應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即“三
個確定,三個結合”。確定語氣詞的來源;確定“呢”
在疑問句的性質、確定雙音節語氣詞的具體數目;將
句法、語義與語用相結合、將歷時與共時相結合、將
傳統的分析方法與新的語法理論相結合。
【參考文獻】
[1]張誼生.現代漢語虛詞[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孫錫信.近代漢語語氣詞[M].語文出版社,1999.
[3]張斌.近代漢語語氣詞·序[C]//
[4]江藍生.疑問語氣詞“呢”的來源[J].語文研究,1986
(2).
[5]鐘兆華.論疑問語氣詞“嗎”的形成和發展[J].語文研
究,1997(1).
[6]馬建忠.馬氏文通[M].商務印書館,1983.
[7]朱德熙.語法講義[M].商務印書館,1982.
[8]高名凱.漢語語法論[M].商務印書館,1986.
[9]丁聲樹.現代漢語語法講話[M].商務印書館,1961.
[10]胡明揚.北京話的語氣助詞和嘆詞(上)[J].中國語文,
1981(5).
[11]張彥.現代漢語語氣詞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2003.
[12]李興亞.語氣詞“啊,呢,吧”在句中的位置[J].河南大
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2).
[13]孫汝建.語氣詞口氣意義的分析方法[J].南通大學學
報(社會科學版),2006(5).
[14]黃國營.句末語氣詞的層次問題[J].語言研究,1994
(1).
[15]張久.關于語氣詞問題的思考[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2004(7).
[16]黃伯榮.現代漢語·增訂四版(第四版)[M].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7.
[17]儲誠志.語氣詞語氣意義的分析問題[J].語言教學與
研究,1994(4).
[18]田泉.問句中“嗎”、“呢”功能的差別芻議[J].松遼學
刊,1988(2).
[19]方梅.北京話句中語氣詞的功能研究[J].中國語文,
1994(2).
[20]陸儉明.現代漢語虛詞散論[C].語文出版社,1999.
[21]康亮芳.從現代漢語疑問句的構成情況看疑問句句末
語氣詞“呢”[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
(4).
[22]周士宏,周莉.“呢2”的功能、用法及在對外漢語教學中
的應對策略[J].世界漢語教學,2006(2).
[23]葉蓉.“呢”探微[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1992(2).
[24]邵敬敏.語氣詞“呢”在疑問句中的作用[J].中國語文,
1989(3).
[25]文煉.從“嗎”和“呢”的用法談到問句的疑問點[J].思
維與智慧,1982(4).
[26]金立鑫.關于疑問句中的“呢”[J].語言教學與研究,
1996(4).
[27]馬道山.語氣詞“呢”在疑問句中是疑問算子嗎?[J].
中國外語,2006(1).
提供一些漢語言文學專業外國文學方面的畢業論文選題。供參考。
外國文學方向
1、論古希臘神話的特質及其對西方文化精神的影響。
2、試論荷馬史詩的時代主題及其藝術成就。
3、論古希臘悲劇的命運觀和藝術風格。
4、從《俄狄浦斯王》看索福克勒斯的悲劇藝術成就。
5、古希臘三大悲劇家的悲劇藝術比較。
6、東西方悲劇精神的比較研究。
7、論但丁《神曲》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
8、《巨人傳》與法國文藝復興精神。
9、堂吉訶德與桑丘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選題對策】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質量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觀上,就業形勢緊張,同學忙于“找婆家”,分散了時間和精力;用人單位往往只重視學歷文憑和外語、計算機等級證書,無暇顧及畢業論文質量(甚至未完成論文就已簽約),又對同學形成一種誤導;而常規教學和畢業論文專項工作上的某些疏漏,則是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質量滑坡的主觀原因。這里側重于教學管理,談談提高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質量,把好選題關的對策。
1.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培養問題意識
科學研究始于問題,終于問題,是由已知世界走向未知世界的過程。問題意識是科學研究的立足點。
培養問題意識,落實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既可以是學術熱點的評介,也可以是前瞻性問題的引導,還可以是邊緣性、交叉性問題的闡發以及冷門問題、盲點問題的告知……它是多學科教學合力作用的結果。教師要堅持在“教中教”,即在教會學生知識的過程中,也教會學習的方法。當然,這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鼓勵自主選題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選題概括說來有三種類型:學生自主選題、師生商議選題和教師命題。它們各有利弊,但相互比較,更應該鼓勵、倡導的是學生自主選題。這是因為,選題是一項具有創造性的工作,自主選題能夠更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上文曾說,選題好比采礦。選題之前,有關學術信息的搜集就像這采礦之前的勘探,這是確保“科學決策”的可靠的技術手段。
強調自主選題,選題要以掌握必要的學術信息為前提。這必要的學術信息包括:前人對這一論題作過哪些研究?研究的程度如何?有什么樣的研究成果?哪些問題解決了?哪些問題沒有解決?爭論的主要問題和焦點是什么?矛盾的癥結在哪里?有哪些代表性意見?代表人物是誰?等等。如果說論題是觀照的對象,它總有一個學術背景。就像我們觀照一個蘋果,蘋果樹是它的背景;觀照一棵蘋果樹,一片果林是它的背景;觀照果林,莽莽群山又是它的背景。老舍說,要想寫好一座小島,要知道整個大海的全貌;畫畫,也講求搜盡奇峰打草稿。古人著述非常講究的一點是“蝎澤而漁”,另外還有“長袖善舞”、“多財善賈”的說法。“長袖”是“善舞”的條件,“多財”是“善賈”的條件。掌握必要的學術信息,而且能夠在橫向的現實和縱向的歷史這個坐標軸當中去觀照研究對象,才會覺得有話要說、有話可說。硬著頭皮完成老師的命題作文,難免陷于無話可說的尷尬境地。
嚴格說來,不能自主選題,是不善于學習的表現。自主選題和教師命題,就好像“為情而造文”和“為文而造情”之間的關系。如果迫不得已,必須依賴教師命題,那么,由近及遠、逆流而上地查閱相關文獻(目錄、索引、文摘等),是堪稱“捷徑”最為實用的方法。查閱資料的方法可分為順查法和倒查法,作為命題作文的急就章應該采用倒查法;順查法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皓首窮經。此外,要先學術期刊,再學術論著。
自主選題,要立足于專業、專長,凝練方向,不斷升華;要把握課程論文、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在內容上的關聯,精心培育,持續發展;還要充分利用參加讀書報告會、“挑戰杯”等活動的機會,善于積累,鍛煉提高。
3.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強化指導環節
大學生尚不具備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教師的指導工作不可或缺。要通過統一組織的專題講座,明確最基本的學術規范,要通過動態的監管,把握步驟,分解落實。不無夸張地說,畢業論文有多少寫作環節和內容要素,就相應地存在著多少問題。例如論題、題目、摘要、關鍵詞、緒論、本論、結論、注釋、參考文獻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現這樣或那樣差錯,至于觀點的深刻性、材料的典型性、論理的透徹性以及論文的創新性、論文的學術價值等宏觀上的問題,更需要指導教師全面監控,幫助把關。以本文所著力探討的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的論題為例,面對“無法拒絕的愛——關注手機短信”、“有多少愛可以重來——經典影視改編的得與失”、“社會新聞與民生新聞的零距離”、“新聞策劃的臨門一腳”,以及夾雜著漫談、雜感、隨想等字眼的論題,如果指導教師僅限于指出這種感性化的、描述性的語言運用不當,而不善于小題大做,由此發現文體感的缺失,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那么小洞不補的結果,勢必是大洞叫苦。當然,上文論及的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偏離專業方向、缺乏學術價值、脫離主觀實際、忽視長遠發展的選題更應該及時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