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朋友自己寫的論文在學校檢測出的查重率達到30%,二次查重還是超過25%,但是最后一樣被評為優秀論文,因為論文的確是她自己精心寫的,胸有成竹,現場答辯表現得很自信侃侃而談,所以優秀論文也是名至實歸。 所以,檢測查重率只是檢驗論文的其中一個環節,大家不必太擔心,但是還是需要引起重視,尤其是復制粘貼類的論文。
論文重復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論文都是我自己寫的。 來,大家好好想想,論文重復率出現最多的地方是在哪里? 論文重復率最多的基本上逃不脫上面這些部分,論文重復率最低的部分一般都是實證部分。 我們寫論文的策略就在于避免寫容易重復的部分,多寫實證部分。 實證部分通常可以分為描述性統計部分和實證檢驗部分。 如果實證部分你沒有那么厲害,多寫寫描述性統計也是很方便湊字數的。 實證部分寫上文章的一半篇幅,大概你論文的重復率就降到了50%。 但是,對于容易出現論文重復率較高的部分,我們也得想辦法解決。 其中, 最好降重復率的部分就是研究綜述 了。
查重后,一篇論文的相似率由每一個單獨匹配來源的重復率累加所得,根據重復率累加值的不同,查重報告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這類論文中所檢出的相似率一般都是 一些來源相對分散的匹配文本或常見短語 。
SCI論文的重復率問題不容小覷! 我們在投稿國際期刊時,見刊路上會遇到數不清的攔路虎,但是路上的第一條攔路虎——論文的重復率——就可能會讓你的論文直接被斃掉。 無論你的論文有多么出色,邏輯有多么縝密,一旦重復率檢測沒有過,后續的一切在編輯的眼里都是不值一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