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被撤銷論文中包含的學術不端行為,研究應對策略,為科研誠信建設提供參考建議。 【方法】基于 Retraction Watch數據庫統計了自1955年以來全球范圍的被撤銷論文,分析論文被撤銷的主要原因,并從科研誠信教育、治 理機制、制度建設和公開透明原則等方面討論相應的應對策略。
大部分撤稿涉及學術不端(偽造、篡改和剽竊),或其他類型的不當行為(例如虛假同行評議)。 大約有一半的撤稿涉及 偽造、篡改或剽竊 ——這些行為屬于美國政府對學術不端行為的定義。
Wager等同樣指出錯誤是論文被撤銷的主要原 因,而不是學術不端。 Fang等通過分析生物醫學 領域的2047篇被撤銷論文發現,因錯誤而被撤銷的 論文占比為21.3%,遠低于因學術不端而被撤銷的 論文 (67.4%)。
2、論文沒問題或者不知道有沒有問題,突然被給一作,這樣的話還是要看論文質量。 個人覺得1可能性最大,那么建議趕緊抽身。 網絡時代一篇有問題的論文始終是隱患。 提問的老哥,你莫不是曹雪濤課題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