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學術博士:心理、管理、經濟、金融、哲學、文學等專業。 設立專業博士主要是為了滿足特定社會職業的專業人才需求,如工程師、醫師、教師等,主要著力于培養受教育者應用型開發性研究與設計能力;專業博士表征的主要是其獲得者具備了特定社會職業所要求的專業能力和素養,具備了從業的基本條件,能夠運用專業領域已有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有效地從事專業工作,合理地解決專業問題。 設立學術博士主要是為了滿足人的發展的普遍需要和社會基礎研究人才的需要,因此,學術博士所表征的主要是學位獲得者在相應的學科領域中知識的掌握程度和理論的修養水平,職業能力并不被納入其重點考慮的范疇。
碩博研究生擴招同學,對造成學術不端帶來兩點突出的影響: 一是導師隊伍的數質量無法跟上。 據5月20日教育部網站發布《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在學碩博研究生286.37萬人。
學術不端問題的解決,建立更加完備的法律制度是前提,也是較為容易實現的目標。 但教學科研人員、學術共同體乃至社會各界真正建立起對學術道德的信仰,才是問題的根本。 學術研究的底線是學術道德,學術研究的紅線是法律規范。
依據這些規章和制度,學術不端行為的行為人可能承擔諸如警告、通報批評、記過、降職、解聘、辭退、開除等行政責任。 但重責之下,仍有學術不端事件頻頻發生。 僅在2018年,清華大學前博士生被撤稿事件及南京大學“長江學者”梁瑩論文“404事件”等學術不端案例,均造成了惡劣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