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論文綜述是否需要進行查,是跟每個大學的要求有關系的。. 其次,文獻綜述一般是不參與論文的查重,但是很多高校認為,為了加強對學生的要求,提升學術規范管理,文獻綜述部分也會進行重復率查重。. 學生寫一篇文獻綜述,我們需要了解學校的要求是否重要。. 在編寫文獻綜述過程中要注意標明文件的來源和作者的意見。. 盡量讓我們的文獻綜述標準化。. 其次,如果學校明確指出文獻綜述參與 論文查重 ,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重復率。. 一般不要超過20%的重復率。. 盡可能寫原創。. 綜上所述,文獻綜述查重取決于是否和正文一起提交到論文查系統,而是否把參考文獻放到正文要看學校的要求,如果學校不要求查重參考文獻,那么重復率就會比較低。.
查重率取決于你寫文獻綜述的方法。 如果是復制粘貼,查重率就高,但如果是匯總評述,查重率就會變低。 很多同學心目中的文獻綜述部分,就是寫自己閱讀了多少篇文獻,從中獲得了什么論點。 如果按照這種邏輯來寫,查重率一定會非常高。 因為這相當于只寫了文獻名稱、重要論點,而這些都是文獻里可以找到的,可以說,這么寫跟復制粘貼一樣。 正確的寫作方式是:根據自己研究的命題,找到相關文獻,按照同一時期不同國家或同一國家不同時期的維度,對文獻進行探討。 立足于前人對該命題的研究現狀,梳理曾出現過的不同觀點,從而引出自己觀點。 認真地說,文獻綜述的部分是需要花心思、花時間進行創作的。 如果你們學校臨時要查文獻綜述部分,那只能趕緊改寫、再次查重了。 在學校查重之前,建議個人先自己進行查重。
只能通過復述重寫,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重復率。 把別人的思想變成你自己的話語。 舉個例子,大家都寫過文獻綜述吧,就是國內外現狀。 肯定是參考別人文獻資料寫的。 那降重也是如此,把重復的部分,通過自己的語言,重新組織起來。 不改變意思,不改變專業性。 維普的降重是有些難度,但并非功不可破。 比如,維普不查數據表格。 這算是一大利好吧。 就像這樣,表格不算重復的。 就像前面的圖片一樣,標題給標紅了。 怎么辦? 其實,大多數情況下不用管。 如果你學校要求20%或者30%以內,標題重復就重復了。 你又不用改到0。 如果你學校要求很高,10%以內,亦或者想拿到優秀論文。 那么主要把 前后的正文部分修改好,中間標題這幾個字自然不會重復 。
優點是基本上不會有查重不通過的憂慮,哪怕這個查重系統的閾值調的再低。 缺點么,就是寫完一篇畢業論文,可能腦細胞所剩無幾,反正筆者是沒有這個能力去原創一篇畢業論文,而不借鑒其他任何參考資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