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知網”帶來的連鎖反應,翟天臨可謂是本年度“最會演”的演員,“翟天臨事件”也讓博士帶有“污名”化的色彩,它的意義不可為重大,引起社會高度重視,對于凈化學術圈,當然是好事,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學術道德。 道德,即是一種規范與實踐。 學術道德,即是關于學術科研的規范與實踐。
回到翟天臨事件,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的數位專家普遍認為,翟天臨事件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恐怕是因為整個社會評價機制出了問題。 知名評論人梁文道發出疑問:一個演員是否有必要去讀博?
依據這些規章和制度,學術不端行為的行為人可能承擔諸如警告、通報批評、記過、降職、解聘、辭退、開除等行政責任。 但重責之下,仍有學術不端事件頻頻發生。 僅在2018年,清華大學前博士生被撤稿事件及南京大學“長江學者”梁瑩論文“404事件”等學術不端案例,均造成了惡劣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