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論文查重結果不一樣
作者:admin
來源:www.jiangyun119.cn
時間:2025-04-23 02:21:34

問:兩次論文查重的結果為什么會不一樣
- 兩次檢測的內容不同,如果內容有所變動,哪怕只是幾句話,都會影響整篇論文的查重。
1、論文查重系統有一定的檢測閾值
怎么理解閥值呢?就是說比如一個論文查重系統 />
問:兩次論文查重的結果為什么會不一樣
- 1、論文查重系統有一定的檢測閾值
怎么理解閥值呢?就是說比如一個論文查重系統設置了1千字內,如果有100字和別的文章相似不認為抄襲,那么這100個字的相似內容就不會被標紅,這個閾值就是10%。如果有110字重復了,那么這110字就會被標為相似內容,這個閾值每個系統不一樣,所以自己根據報告進行修改后的第二遍檢測,新出現相似內容,這個就不難理解了。
2、論文查重系統數據庫更新
每天都會海量數據在互聯網發布,每天也有著大量的學術文獻發表,論文查重系統的數據庫也會定期更新資源或者不定期更新資源,大家在進行二次檢測的時候,之前摘抄沒檢測出的內容在第二次可能就檢測出重復了,因此就會導致二次查重結果不一樣。
3、修改不到位
在修改論文的時候,沒有將重復內容修改到位,比如說重復部分的一些關鍵詞語句子沒有改動,使的查重系統還是能夠檢測出與原文部分大致的相似重復;或者大家在修改的過程中并沒有更好更多的添加一些原創內容,而是再次摘抄借鑒了他人作品進行了小幅度的改動,從而導致還是沒有有效降低論文查重率。
參考資料:《》 - 由于學校要檢測論文的重復率,假如論文的重復率不過關就得修正,而學校給的修改機會并不多,因此很多同學會在提交初稿之前先自行到知網查重網站去檢測一遍,大家通常使用的檢測網站都是知網。
提前進行知網查重檢測之后,再到學校進行論文檢測時,會發現結果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呢?這里,小編跟大家解下惑。其實我們之所以會出現檢測分析結果不一樣,并不是說系統出了一些問題,而是由下列原因所造成的。
一是修改論文的內容或格式。很多同學本人在知網查重系統檢測以后,發現自己的重復率通過了學校要求,但是繼續調整文章的格式,很多文章里面的段落符號都可能發生改變,這樣均有可能會導致以前沒有檢測出來的內容被檢測出來。
第二,知網的數據庫進行更新了。知網數據庫內容不是靜態的,而是每時每刻都在更新,每天收集的文章數量超過5萬篇,但可以想象每天更新的量。所以我們同學們在校外檢測可以通過之后就盡快去學校檢測。
第三,學校本身有自己建的圖書館。部分高校會擁有一個自己的自建庫資源,自建庫顧名思義就是我們學校學生自己上傳文獻信息資源管理建立比對庫。這些資本學校并沒有把它提交給知網,所以當在知網查重的時間,這部分文獻沒有調取進去,因為對比的文獻少了,所以重復率會相對而言更低一些,而提交給學校的時候,學校會拿學生的文章和自建庫的文獻進行對比,因此導致查重的重復率可能要更高。 問:兩次論文查重的結果為什么會不一樣
- 兩次檢測的系統不是同一個系統。只有檢測相同的系統才會得到一致的結果。
兩次檢測的內容不同,如果內容有所變動,哪怕只是幾句話,都會影響整篇論文的查重。
如果上述兩點都沒有,則可能就是查重系統數據庫更新的原因,查重系統的數據庫是不定時更新的,系統的算法也隨時可能會更新。比如抄襲的文章第一次檢測時并沒有被系統收錄所以沒有查出來,第二次檢測時那篇文章已經被系統收錄了,就會查出來導致重復率增高。 問:兩次論文查重的結果為什么會不一樣
- 1、論文查重系統有一定的檢測閾值
怎么理解閥值呢?就是說比如一個論文查重系統設置了1千字內,如果有100字和別的文章相似不認為抄襲,那么這100個字的相似內容就不會被標紅,這個閾值就是10%。如果有110字重復了,那么這110字就會被標為相似內容,這個閾值每個系統不一樣,所以自己根據報告進行修改后的第二遍檢測,新出現相似內容,這個就不難理解了。
2、論文查重系統數據庫更新
每天都會海量數據在互聯網發布,每天也有著大量的學術文獻發表,論文查重系統的數據庫也會定期更新資源或者不定期更新資源,大家在進行二次檢測的時候,之前摘抄沒檢測出的內容在第二次可能就檢測出重復了,因此就會導致二次查重結果不一樣。
3、修改不到位
在修改論文的時候,沒有將重復內容修改到位,比如說重復部分的一些關鍵詞語句子沒有改動,使的查重系統還是能夠檢測出與原文部分大致的相似重復;或者大家在修改的過程中并沒有更好更多的添加一些原創內容,而是再次摘抄借鑒了他人作品進行了小幅度的改動,從而導致還是沒有有效降低論文查重率。
參考資料:《》 - 由于學校要檢測論文的重復率,假如論文的重復率不過關就得修正,而學校給的修改機會并不多,因此很多同學會在提交初稿之前先自行到知網查重網站去檢測一遍,大家通常使用的檢測網站都是知網。
提前進行知網查重檢測之后,再到學校進行論文檢測時,會發現結果不一樣,這是為什么呢?這里,小編跟大家解下惑。其實我們之所以會出現檢測分析結果不一樣,并不是說系統出了一些問題,而是由下列原因所造成的。
一是修改論文的內容或格式。很多同學本人在知網查重系統檢測以后,發現自己的重復率通過了學校要求,但是繼續調整文章的格式,很多文章里面的段落符號都可能發生改變,這樣均有可能會導致以前沒有檢測出來的內容被檢測出來。
第二,知網的數據庫進行更新了。知網數據庫內容不是靜態的,而是每時每刻都在更新,每天收集的文章數量超過5萬篇,但可以想象每天更新的量。所以我們同學們在校外檢測可以通過之后就盡快去學校檢測。
第三,學校本身有自己建的圖書館。部分高校會擁有一個自己的自建庫資源,自建庫顧名思義就是我們學校學生自己上傳文獻信息資源管理建立比對庫。這些資本學校并沒有把它提交給知網,所以當在知網查重的時間,這部分文獻沒有調取進去,因為對比的文獻少了,所以重復率會相對而言更低一些,而提交給學校的時候,學校會拿學生的文章和自建庫的文獻進行對比,因此導致查重的重復率可能要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