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日益嚴峻的不端行為形勢。 我們首先要堅持自律,預防與懲戒相結合及觀念、規范和技術相結合的原則,完善學術規范制度的頂層設計,其次就是以自律為準,他人為輔,預防為主的原則,推進學術道德的假設,建設規范制度,完善學術不端監督制度,健全不端行為機制等。 學術不端行為違反了學術的規范,在科研資源、學術方面也造成了惡性競爭。
談談學術不端行為究竟有何危害? 1、盜用別人的觀點∶使用別人的知識產權,然后對外宣稱這是自己的觀點。 經常出現的是在審稿的時候了解到別人的想法,然后復制一份以自己的名義發表文章。 2、抄襲∶使用了別人的文章內容、研究過程或研究結果,但卻沒有使用適當的引用來注明別人的貢獻。
這不僅表現在違反者眾多、發生頻繁,各個科研機構都時有發現,而且表現在涉及了從院士、教授、副教授、講師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各個層面。 由于中國高校缺乏學術規范、學術道德方面的教育,學生在學習、研究過程中發生不端行為,經常是由于對學術規范、學術道德缺乏了解,認識不足造成的。
存在學術造假、學術不端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不到位;監管力度不夠;未全面培養相關誠信意識;論文評判標準不正確;論文評判人員自身素養不能保證;法不責眾;后果對社會影響小導致大眾不重視該問題等都是造成學術造假、學術不端問題頻發的原因。 因此,要減少這類事情的發生,需要采取一些行動,嚴厲打擊學術造假、學術不端問題很有必要。 然而,報告中顯示, 7.61% 被訪者認為不應該嚴厲打擊學術造假問題。 在是否應該將學術造假、學術不端問題列入刑法范圍這個問題上, 88.83% 被訪者認為應該將這些行為列入刑法范圍, 11.17% 則認為不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