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鄭州、洛陽兩大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武則天爬嵩山,因密封中岳而得名,擁有嵩山世界地址公園、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中”歷史建筑群和少林功夫等三大世界級旅游資源。
“佛儒道”三教文化共存于此。有“中華文化圣山,世界功夫之都”的名稱。登封的歷史文化深厚,歷史上幾乎都有各個時代的建筑遺跡。歷史建筑的規模更大。種類包括寺廟建筑、公共建筑、政府機關建筑、商業建筑、禮制建筑、民居建筑等大部分古老建筑種類。
經過調查,登封的代表性歷史建筑遺跡有漢代(太室缺、少室缺、啟母闕)、北魏(嵩岳寺塔)、唐代(法王寺塔、永泰寺唐塔、大唐碑)、宋代(初祖庵大殿)、金代(清涼寺大殿、南岳廟大殿)、元朝(會善寺大殿、觀星臺)岳廟天中閣、嵩陽書院內圖1.1登封區域位置圖的由來:作者的自繪登封現有的古老建筑種類很多,但有從漢代流傳到各個時代的歷史建筑遺跡。但是,我們沒有研究封存的歷史建筑的風貌特色。作為參考,城市建設也沒有顯示出深刻的歷史文化精髓。1.1.2課題的起源筆者在研究生實習的階段,參加了關于登封古建筑的課題研究。我深深地感受到這些歷史時期留下的建筑種類繁多。不同的建筑也反映了這個地區的地域文化特色。但是,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古老的建筑沒有得到充分的保護。一部分被破壞。這個城市的建設也不代表古代的建筑文化。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和世界歷史文化城市的建設,日程也有所提高。我們需要了解這個地區的建筑文化特色,總結歷史建筑的特色,繼承建筑文化的理念。
是基于這個理念,推進這個課題的契機。我想通過拋磚引玉,喚起更多的古建筑愛好者,保護和傳承我們自己的舊建筑文化。1.2相關概念的解釋1.2.1歷史文化名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定義了歷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具體是指在歷史、政治、軍事、經濟、科學和文化藝術等方面有著獨特的地位,積累并保存了很多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地的城市。因此,歷史文化城市必須具備以下要素。(1)保存文物特別豐富。(2)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或革命紀念意義。歷史建筑于2008年7月1日施行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指出,歷史建筑具有城市、縣人民政府規定的一定保護價值,反映了歷史風貌和地方特色。也就是說,對于文物保護機構和不可注冊移動文物以外的建設、構筑物,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保護措施。歷史建筑的風貌歷史建筑的風貌是指具有歷史、文化、科學、藝術、人文價值的歷史建筑,反映出建筑風格和地域文化特色,包括歷史建筑內外的風貌。包括體形、體量、建筑風格、建筑裝飾、材料、色彩等歷史建筑的周邊環境和承載的文化內涵。
歷史建筑具有時代性、地域性、社會性、歷史性等廣泛特征。[15]1.3研究對象和范圍1.3.1研究對象文獻顯示,嵩山歷史建筑合計367座,按建筑材料劃分,磚瓦建筑254座,木造建筑113座。根據使用功能分為四類,分別是禮制建筑41座、宗教建筑291座、教育建設26座和科學技術建筑9座。本文只選擇了各時代具有代表性的歷史建筑遺跡作為主要研究對象。
登封市區的歷史建筑遺址主要被列為具有代表性的歷史建筑遺跡。漢代(太室缺、少室缺、啟母闕穴)、北魏(嵩岳寺塔)、唐代(法王寺塔、永泰寺唐塔、大唐碑)、宋代(初祖庵大殿)、金代(清涼寺大殿、南岳廟大殿)佛殿、少林寺立雪亭、清代(中岳廟天中閣、嵩陽書院)、耿介的故居。1.3.2研究范圍的時間范圍從漢代到明清,區域范圍在市區范圍內,包括登封縣的古城、嵩山的佛儒道宗教建筑群以及農村范圍內的歷史建筑遺址。
1.4研究的目的和意義1.4.1研究的目的是為了研究歷史建筑樣式的特色,把握各個歷史建筑樣式的特色,發現適合地理風貌和歷史文化的建筑樣式,提出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的永久性建筑參考,科學地結合歷史文化名城的建設提供理論和歷史文化發展的道路。1.4.2研究意義這個課題的研究可以為注冊的歷史文化名城的建設提供適合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建筑風格。領導整個歷史文化城市的建設
有利于顯示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人文感情,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和歷史文化傳承,從而提高城市在國內外旅游市場和歷史文化名城中的地位,對建成世界歷史文化旅游名城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在區域風格的構筑、歷史文化街的建筑風貌設計、新城建設方面作為參考,為其他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發展提供有效的參考。
.1.5研究方法和框架1.5.1研究方法(1)文獻調查法:前期大量收集國內外文獻資料,調查相關文獻和地方縣志、分析研究,全面理解研究對象,從調查文獻中取得重要資料,總結研究成果。(2)實地調查法:歷史建筑遺址進行現場調查和攝影,重點獲取不同時代建筑遺址的詳細信息。
包括建筑布局、建筑形狀、屋頂、顏色和材質、裝飾等。(3)訪問座談法:積極訪問研究這種問題的專家學者,根據條件召開座談會,學習他們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成果,接受有關課題的建議和指導。
(4)歸納演繹法:各個時代、各地區的建筑樣式的形成是歷史悠久的積累過程,必須經歷歷史、文化、環境等許多因素的沉淀和積累。我們需要各種文獻資料、研究資料和研究理論,只有總結、整理,才能找到地區建筑風格的特色。從而指導現在的城市計劃和歷史文化名城的建設。
1.5.2研究框架基礎研究—現狀問題—實例分析—總結—傳承實踐。在表1.1中顯示論文的框架。
1.6本章小結本章就歷史文化名城、歷史建筑、歷史建筑的形態等相關概念,介紹了課題研究的背景。確定了這次研究的對象和范圍。也就是說,市區范圍內的歷史建筑遺跡包括登封縣的古城、嵩山周圍的佛儒道宗教建筑群以及村子范圍內的歷史建筑遺跡。這一章是開頭的作品,詳細介紹了這次論文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提出了這次研究采用的方法。文獻調查法、現場調查法、訪問座談法、歸納演繹法,詳細總結了本論文的框架。繼承基礎研究—現狀問題—實例分析—摘要—實踐。讀了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知道這篇論文的目的和框架的構造。表1.1論文框架2國內外歷史建筑風貌研究現狀2.1國外歷史建筑風貌研究西洋歷史建筑基本采用石材,便于完全保存,歷史建筑的風貌屬于直接觀察和感受的范疇。
國外對歷史建筑風貌的研究,更注重歷史建筑和歷史區域的保護和利用。對國外歷史建筑的保護不僅保護了歷史建筑本身,保護范圍也上升到了歷史地區、歷史文化街的保護。其保護內容包括歷史建筑和歷史地區所包含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2.1.1對國外歷史建筑的定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