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英國這些年在教育上有很多改進,公立學校在治理,領導能力,學術水平和教師激勵措施方面都得到了改善。那么為什么我們最終還是舍棄了免費的公立學校而花錢就讀私立學校呢?
.
一開始我老公是比較反對在孩子們的教育上做過多的投資的。原因有:1.我的學費?兩個小孩的學費,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不想因為投資教育而讓生活變艱難 2.在小學階段(至少3年及以前)只要我在家多花點精力輔導,可能不會有太明顯的差距 (爸爸的猜想)
.
我本身沒有強烈的意愿讓孩子一定要去私立學校,但始終在研究私立學校的路上。作為父母,我們都一樣,慎重地,力所能及地為孩子選擇一所可能對他未來生活產生影響的學校。當然,兩種形式都有好學校和壞學校,無論我們做出什么決定,都有一定的風險因素。
.
一個小插曲:最終讓我和老公決心要換私立學校的原因是因為有一天Joe告訴我,他在學校story time的時候提了一個問題,那時他的英語還非常有限,當他復述給我的時候確實是詞不達意,但我還是能大概知道他問什么(我相信老師也同樣能猜到他的意思)。我問他老師怎么回答你呢,他說老師就望著他笑了笑,沒有回答他,然后聽其他同學的提問了。我能理解老師面對20多個孩子七嘴八舌的提問無暇顧及每一個問題,特別是Joe英語也不好,有可能解釋了他還是一知半解,干脆跳過。但作為母親,我還是有一點小小的心疼他。因為這些可以克服的原因而打擊了好奇心,這樣的情況肯定有很多。畢竟英國的公立學校主要為了普及教育,學生多,老師少,自然會有很多時候很多孩子無法得到最及時的幫助和反饋。當然,并不是公立學校沒有優秀的學生。
.
從各私立學校的課程設置到升學情況,經過一番了解后,撇開明顯的附帶條件,最終私立學校教育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主要有班級規模較小,管理得當,升學準備出色以及課外活動豐富。另外,功利一點來看,眾所周知,盡管私立學校的學生僅占人口的7%,但一半以上的牛津大學本科生來自私立學校。
.
在我看來,私立教育在英國如此與眾不同,關鍵在于“du li”一詞。私立學校沒有G家課程和狹窄的Ofsted議程。他們沒有自上而下的控制和中央資助,他們設定自己的一套評估標準。在英國快樂教育的大背景下私立學校適當的競爭氛圍消除平庸,du li確保多樣性和進取心,也鼓勵學生們往最高標準發展。
.
下一篇再深入討論:為什么英國私立學校教育值得花錢
記得?????三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