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不端行為在世界各國、各個歷史時期都曾經發生過,現在也還發生著,但是像目前的中國這樣如此泛濫,以至于嚴重到快被稱為學術腐敗的地步,卻是罕見的。 其表現形式不僅在人數眾多、發生頻繁,機構多樣,而且表現在涉及范圍廣到了上至院士、教授、下至研究生、本科生的各個層面。
要遵循客觀、公正、合法的原則,堅持標本兼治、 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有 關規定,建立健全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懲處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 處理辦法,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期待在學術方面學術不端 行為越來越少,我也會在科研方面絕對的約束自己,不做弄虛作 假之事,嚴格遵守學術規范。
形成學術不端行為的主要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基本學術研究素養教育的缺失 許多科技工作者者在很多情況下并非故意觸犯學術道德,實施學術不端行為 的,而是由于缺乏基本的學術素養訓練和常識教育而無意中觸及的。 我國高等院 校和研究機構普遍存在忽視對學生和科技人員進行基本素養和學術誠信的道德 意識的教育,造成相當多的學者不能正確處理合理借鑒、引證與抄襲剽竊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