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大學公開截取本校優秀學生,反映了中西部高校普遍的焦慮。自己培養了4年頂尖的學生,但是馬上畢業的時候,更被優秀的高中開除了韭菜。最近,各大學陸續開展了研究生的免除工作。據希望獲得
蘭州大學數名研究員的學生說,學校通過“創新人才”、“院士等優秀領導人才培養”、“指導員推免”等項目的名義,要求900人免于保研。(《新京報》9月25日)蘭大學公開了本校優秀學生,反映了中西部高校普遍的焦慮。我辛苦地培育了四年的頂尖學生,在即將畢業的時候,被更具魅力的大學說“剪掉了韭菜”。優質研究生的外流帶來了研究水平的“馬太效應”。東部地區的大學更強,中西部地區的大學更弱。
下發了一紙文件,堵住了學生流動的輸出,在高中教育資源還沒有實現地區間和學校之間的平等情況下,有些“狗跳墻”的悲壯感。只是,藍色的大算盤啪嗒啪嗒地響著,不一定能得到大的利益。從國家水平來看,教育部規定2015年將推免保研,不再區分內保和外保,促進人才流動。
蘭大學的行為無疑和教育部改革的方向不同,對同類大學做出了非常惡劣的榜樣。在個人層面上,蘭大學向自己的學生們傳達了這樣的信號。即使學習好,去更好的學校或更好的專門學校也很難。
蘭州大學將優秀學生團團圍住本校,容易招致學術“近親繁殖”,對學校長期發展不利。學生不斷外出,根本原因是大學學術、科研、管理能力不足。
個優質學生本是一種重要資源,是眾多大學爭奪的對象,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應該利用市場化的調節方法,最終實現雙贏:打開學生流動的大門,讓學生按照自身條件和發展的需要,自主地讓他找喜歡的高中。在高中也應該提高自己的實力,讓蘭大學的學生創造更大的價值。蘭大這一行為暫時緩解了優質來源流失的疼痛,但沒有使全身得到流暢,也沒有消除病根。
優秀的學生不是大學的自留地,而是通過渠道來確保人才,這才是充實大學保研制度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