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是了解泰安市社區老人的衰弱和生存質量的關系。方法采用方便的取樣選擇泰安市某兩個社區544例60歲及以上老年人,通過衰弱表現方式和生存質量表SF36了解老年人的衰弱現狀和生存質量。
結果顯示,老年人生存質量的各維得分為:生理功能(82.10±14.55)分、生理功能(79.32±36.72)分、身體疼痛(65.81±23.4)分、一般健康狀態(56.31±16.48)分、活力(53.23±9.80)分、社會功能(
.
2016年,全國老年人口達到2.21億[1]。據預測,中國60歲以上的失能老人人口將在今后25年內進入高速增長階段。社區中老年人的發生率為6.9%~14.9%,是個人生理儲備能力和抵抗力下降的綜合征,與高齡、多用藥、日常生活能力等各種各樣的因素有關[4]。
衰弱和失業、共病相互影響,可以單獨或共同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5]。本文通過對泰安市社區的老人進行調查,了解其生存質量與衰弱現狀的關系,為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質量提供參考。
、對象和方法1.1、調查對象采用方便的抽樣方法,選擇泰安市泰前、岱廟社區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和衰弱篩調查,納入標準。年齡≥60歲,意識清晰,有響應能力。共調查600例,有效問卷544例,有效率90.67%。
平均年齡(69.58±5.15)歲、男性225例、女性319例;漢族523例、其他21例;結婚429例、非婚115例;小學及以下289例、中學139例;高中或中等專門學校77例、短期大學及以上39例、獨居48例、與配偶一起322例、與孩子一起61例、與配偶一起113例;睡眠時間≤5115h。吸煙423例、飲酒390例、個人月收入≤1000元202例、001~
(2)SF36量表,本研究采用李魯修預約的中文版SF36量表[6],共36個項目,8個次元:生理功能、生理功能、身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感情功能、精神健康和一個健康變化項目、項目加權,換算成標準化分數得分范圍是0~100分,得分更高。表示生活質量好。在本研究中,表Cronbachα為0.842。(3)Friend[7]的衰弱表型判斷基準:滿足以下5個基準的3個以上(≥3分鐘)為衰弱,1~2個者(1~2分鐘)為衰弱前期,0(0分鐘)表示無衰弱。
①原因不明體重減少:近1年來體重減少gt;5kg或5%;②自我評價疲勞:過去1w由于身體原因,3d以上的感覺完成日常活動時有困難,起立、簡單家務等;③肌肉力量減弱:廣東香山衡器集團生產的電子握力器CAMRY(型號EH101),根據性別、年齡確定握力狀況。判斷肌肉力量的狀況。④步速減速:6m步行試驗(以通常的步速,均等行駛)<;1.0m/s;⑤身體活動量的降低:每天步行男<;850m,女性<;650m,或100米或1樓的樓梯行走時為了感到疲勞需要休息,即陽性。1.4、統計方法使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記述分析、分散分析、獨立樣本t檢查、關聯和回歸分析等。
、結果2.1、衰弱和生存質量的現狀544例老年人中的衰弱發生率為13.8%(75例),衰弱前的發生率為41.9%(228例),沒有衰弱的老人為44.3%(241例)。生存品質的各個次元得分狀況分別是生理功能(82.10±14.55)分、生理功能(79.32±36.72)分、身體疼痛(65.81±23.48)分、一般健康狀態(56.31±16.48)分、活力(53.23±9.80)分、社會功能(
.
的結果,衰弱入口數和生存質量的各次元顯示著明顯的負的相關性。表1生存品質各次元與衰弱條目的相關性(r值)表1生存品質各次元與衰弱條目的相關性(r值)3、根據討論調查,13.8%的老人正在衰弱。這與中國臺灣的Chang等[3]研究結果相似。衰弱會使老人的健康狀況惡化,最終會增加喪失能力、死亡等風險。因此,減少或延緩老年人的衰弱成為社區醫療工作者的重要任務。本研究認為41.9%的老人處于衰弱前階段,衰弱前的階段現在可以轉換,因此研究者對衰弱前階段的篩選非常關注。
我們可以制定適當的介入措施使衰弱前的老人逐漸正常過渡。老年人的生存質量是對老年人的身體、精神、家庭和社會的滿足度和對自己生活的綜合評價。隨著我國老齡化的急劇加速,老年人的生存質量已經成為成功老齡化的重要部分。在
本研究中社區老人生存質量的各次元呈現出與衰弱顯著的負面關系,越是衰弱的老人其生存質量的各次元分數越低。生存質量表SF36中的生理功能、生理功能、身體疼痛及一般健康狀況屬于身體健康范疇,由于衰弱,老年人的生理儲備能力下降,肌肉力量減弱,活動能力下降,影響老年人的健康,生存質量下降。
由于衰弱各種不良健康結果的風險增加了。例如,跌倒、失能、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等,老年人的活動受到緩慢或限制,由于自覺疲勞,外出活動減少,與外界的交往減少,對精神健康產生影響。活力、社會機能、感情機能、精神健康維持得分下降。鑒于此,為了提高社區老年人的生存質量,采取相應的措施,可以減緩老年人的衰弱發生發展,干涉衰弱前的老年人,使之轉變為無衰弱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