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造假確實屬于學術不端行為,而且可能會拖累你的導師,不過介于你的文章是本科生的畢業論文,所以實際上后果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嚴重。 即便是抽查,也不會刻意追究數據是否真實,除非你編造的數據和理論值存在明顯的偏差,不然是很難被發現的。 抽查老師是沒有那個閑工夫復現你的算法系統,來檢查你的結果是否正確的,多半是依靠經驗而定。 然后,本科畢業論文大家都知道是有水分的,無非是多少而已,一般也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過去了。 最后,如果你畢業后沒有繼續進修的打算,而是直接工作,那這個學術不端跟你就更沒有半毛錢關系了。 最后,給你的建議是如果你想發表,不妨和導師好好商量商量,你文章的原因是實驗結果無法被理論說明,這可能是其中某些重要參數被你忽略了,所以和導師好好討論討論,看看是否可以達到預期的結果。
有些嚴重的數據造假會被以其他相關罪名(例如騙取科研經費)起訴而獲刑。 有關部門還在考慮設立科研人員學術誠信檔案制度,使得造假成為一個永久記錄的污點,讓造假者職業發展受阻。 不少期刊在增加數據編輯審核制度,并考慮改革同行評審過程,使得論文及其數據能夠在網上公開接受全球任何人的評議,對被舉報涉嫌造假的論文數據進行專門審查等。
可以看一看博士聯盟的震撼文章《 月亮與6個院士 》,不僅僅是研究生論文普遍造假,他們的導師(院士、千人、長江學者、黃河學者、每條河的學者、每座山的學者),那些論文數量過百的,基本一抓一個準。 人的精力是有上限的,論文數量是無上限的~ 其實很普遍,不能說故意造假,但是有時候分析出來數據就是不行,或者本身數據收集質量就很差,也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