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統來說,維普是基于語義對比來查重的,這里不說一些理論方面的細節,用一個例子來體驗維普是怎么查重的,希望對使用維普檢測的論文寫作和論文修改有所幫助。 從維普網中下載了一篇以卒中為關鍵詞、引用率較高、能開放獲取的文獻:《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
維普論文查重流程比較簡單,只需要上傳我們對論文到查重系統,支付一定的查重費用,系統會自動對我們的論文進行檢測,一般10-30分鐘出論文查重結果。 下載查重報告以后,我們可以對自己的論文進行分析,看看自己論文中哪些部分存在重復,我們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論文修改和降重,重復率達到比較準就可以提交給學校了。
正規維普查重可以隨便查,不留痕跡,也不會影響學校的查重。 維普查重會定期更新,建議你查重的時間和學校的間隔不要太長,不然重復率會有出入。 首先肯定的是維普支持多次檢測,不影響檢測結果,當同學們知道學校畢業論文定稿檢測是維普的時候,首先要了解學校免費查重機會有幾次?
這個結果多少讓人有點意外:替換核心詞匯,對維普查重來說,基本上是沒有效果的;漢譯英英譯漢這樣偷懶的方法,可以顯著降低重復率,可能是改變了多數詞匯和行文方式;用自己的語言,雖然花費了大量的氣力,感覺把復制的內容已經改的面目全非,但是沒有對語義進行根本性的改變,重復率沒有預期的低,這一點,可能也和所選取的文獻有比較強的專業性有關系。 如果學校使用的是維普查重系統,能自己寫是最好的,但一些不得不引用的地方,比如文獻綜述部分,可以先使用翻譯軟件進行漢譯英英譯漢這類簡單的操作,然后在此基礎上,需要使用與原文完全不一樣的表達方式,語義讀起來是另外一回事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