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造、歪曲他人觀點的行為,不僅直接造成引文誤差,而且違反了《著作權法》中“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的規定,是一種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 審稿是期刊工作的必備程序,初審和準確選擇審稿人是學術編輯的基本功,因此,認真審稿是識別引用參考文獻是否具有學術不端行為的有效途徑之一。
識別和防范參考文獻引用中學術不端行為的有效辦法. 審稿是期刊工作的必備程序,初審和準確選擇審稿人是學術編輯的基本功,因此,認真審稿是識別引用參考文獻是否具有學術不端行為的有效途徑之一。. 在審閱稿件時,若發現文獻著錄項目不齊全、不規范,甚至著錄錯誤(尤其是文獻識別碼錯誤),往往是轉引或濫引的可能表現。. 比如,參考文獻著錄規范規定,多于3個作者的文獻,著錄作者項時,要列出前3名,而后加“等”字,有轉引行為的作者,因沒有查閱原始文獻或根本查不到原始文獻,只好轉引他人的“一個作者加等”,更為甚者,要求其規范著錄時,竟不顧其他作者的版權,干脆刪除“等”字。.
2019年5月29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發布了《學術出版規范 期刊學術不端行文界定》行業標準(CY/T 174-2019),規定于2019年7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 該標準對論文作者的剽竊、偽造、篡改、不當署名、一稿多投、重復發表、違背研究倫理等學術不端行為進行了明確的分類和界定,對審稿專家和編輯者的違背學術道德、干擾評審程序、違反利益沖突規定、違反保密規定、盜用稿件內容、謀取不正當利益等學術不端行為進行分類。.
問題:論文檢測是與已發表的文獻進行()的比較與揭示的分析。 問題: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是(),對預防和遏制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維護良好的學術環境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問題:學位論文檢測只針對論文,無須實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