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旅游作為農村第一、第二、三產業發展的一個融合,形成了新的產業和消費形式。發展農村旅游,對于促進農業供給方面的結構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模式,擴大經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幅員遼闊,農村青山綠水、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豐富而有特色。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人們對休閑娛樂和農耕體驗的需求與日俱增。
中國農村旅游發展勢頭強勁,提高了農業效益。在農民收入增加、中國農業文明傳承、美麗村莊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成為農民收入增加的新亮點,成為城市居民旅游度假的新場所,成為繼承農業文明的新載體。但是,由于開發時間短,尚處于發展初期,功能定位不明確,形式比較簡單,基礎設施較弱,服務管理遲緩等問題。還沒有走上市場化、規范化發展的軌道。學術界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上加以對應。近年來,農村旅游作為新興、接近自然的旅游模式和產業形態,具有市場需求強、受益者多、綜合效果高的特點。
國務院多次建議實施農村振興,通過旅游實現扶貧、富民的目標。這表明農村旅游在帶動農村經濟增長、促進農民就業和收入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農村旅游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措施,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由此可見,農村旅游市場更有潛力,更有吸引力,前景更廣闊。
此外,國家旅游局將2007年的旅游主題確立為“和諧城市和農村旅游”,2009年的旅游主題定為“中國生態旅游年”,2010年的旅游主題確定為“中國農村旅游”,旅游發展重點指農村。在各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鄉村旅行走上了更廣闊的舞臺,全國各地掀起了“鄉村游玩”的熱潮。2017年《中央第一號文件》、《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農業農村發展新能源培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充分發揮農村各資源豐富的獨特優勢,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和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的深度融合。推進農村休閑旅游業的升級。在
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振興農村”戰略,促進了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我知道農村旅行在新時代有很大發展的機會。隨著農村旅游的持續發展,一些問題也相繼暴露出來。例如,農村旅游商品單一且重復。游客的交互和深刻體驗不足。
農村旅游要想獲得長足發展,就必須使農村旅游產品具有新鮮、獨特、豐富的內容,不斷地改變思想,以新的構想指導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