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科研不端不當行為的危害科研不端不當行為的危害 第一,科研不端不當行為造成了學術資源和學術生命的極大浪費。 學術不端意味著社會資源配置的扭曲和低效。 為了爭奪國家有限的學術資源,一些人受利益驅動,弄虛作假,騙取國家科研經費。
CUI Wei11 學術不端的危害 ?科研造假、學風浮躁、抄襲剽竊等行為屢 屢發生,已經成為社會的熱點問題,嚴重 危害了科技界的公信力和良好社會形象, 不利于青年科技人才的健康成長,對科技 事業健康發展產生的消極影響不可低估。 ?科研誠信和良好學風是科學事業繁榮發展 的前提,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石。
1 我國學術不端問題的現狀 1.1 學術不端問題易發多發 (1)從學術不端行為曝光的時間看.從1997 到2017年,幾乎每年都有學術不端案例被媒體曝 光.實際上,在國內被曝光的案件只是冰山一角,很 難用數據來確切說明學術不端行為的范圍和 程度[2]. (2)從學術不端行為發生單位看.64起學術不 端案例,發生在46所高校和1所科研單位.高校 中,既有985、211名校,也有不太知名的普通高校.
中國科學院對科研不端行為的定義 中國科學院對科研不端行為的定義 2007年,中國科學院發布《中國科學院關于加強科研行為規范建設的意見》 在研究和學術領域內有意做出虛假的陳述,包括: 編造數據;篡改數據;改動原始文字記錄和圖片; 在項目申請、成果申報,以及職位申請中做虛假 的陳述。 損害他人著作權——侵犯他人的署名權,如將做出創造性 貢獻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單之外,未經本人同意將其列入作 者名單,將不應享有署名權的人列入作者名單,無理要求 著者或合著者身份或排名,或未經原作者允許用其他手段 取得他人作品的著者或合著者身份。